不過眼下,中芯國際工藝差,訂單少,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晶圓廠。
與其都空著燒錢,還不如賣一個套現,有了錢搞研發。
至于目標,也就三座,或者兩座。
帝都12英寸晶圓廠b1,魔都12英寸晶圓廠。
至于漢城的12英寸晶圓廠,那不是中芯國際的,而是漢城新芯的,是漢城自己投資的,只是交給中芯國際代為管理。
如此一來,到底是魔都的12英寸晶圓廠,還是帝都的12英寸晶圓廠,就得看趙老他們斡旋了。
“行,就給你安排12英寸晶圓廠!”趙老笑說:
“兩手準備,收購的事,先推進。同時帝都的第二晶圓廠,也會繼續建設,依舊是月產10萬片,不過工期分成兩期,各五萬片,這樣一年內能交付一期。”
“好。”王逸應道,這算是最好的安排。
當下的帝都晶圓廠,月產2.5萬片,很小,肯定不夠。
至少再來一個月產2.5萬片晶圓的12英寸晶圓廠,才能滿足接下來一年的芯片需求。
等到一年后,帝都二廠一期交付,直接5萬片晶圓,屆時產能翻倍,不但沒了產能危機,相反,還可以對外出售芯片!
王逸笑說:“既然帝都如此支持,那帝都第二晶圓廠,我們準備投入300億,做成28納米!”
“什么?28納米?”
趙老滿是不可思議:“王董,你可是認真的?”
王逸點點頭:“當然,實不相瞞,如今40納米工藝已經量產,28納米工藝也得開始研發。等到帝都第二晶圓廠一期交付,也就是一年后了,我們只能做成28納米,否則會繼續大幅度落后臺積、三星。”
王逸沒說的是,帝都第二晶圓廠一期2014年投產,28納米!
二期2015年投產,直接干到20納米!
這才是王逸的目標。
即便如此,依舊落后臺積電一年。
畢竟臺積電2014年就會量產20納米芯片。
至于當下的帝都一廠和即將收購的新晶圓廠,則繼續用于生產40納米工藝的芯片。
畢竟未來多年,40納米芯片市場份額依舊最大。
就像十年后,哪怕高端芯片到了3納米,可出貨量最大的還是28納米。
“好,你放心,帝都二廠一定會加班加點地搞定。中芯國際那邊,我也會極力斡旋,給你一個12英寸的晶圓廠。”
“感謝趙老。”
隨后,趙老和秦主任又和王逸聊了一些,這才離去。
路上,秦主任忍不住開口:
“領導,中芯國際的三大12英寸晶圓廠,你準備給星逸科技哪個?”
“小秦,這事你怎么看?”
秦主任皺了皺眉:“都挺難的。中芯帝都工廠,12英寸,以90-65納米的存儲芯片為主。”
“代為管理的漢城新芯晶圓廠,也是90-65納米的存儲芯片為主。”
“這兩個工廠都不適合,星逸半導體需要的是邏輯芯片。”
秦主任看得明白。
數字集成電路中分為幾個大類,以存儲器、邏輯芯片、微處理器三大類為主。
邏輯芯片主要是cpu、gpu、asic(智慧安防,物聯網等專用芯片),以及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等幾大類。
過去存儲芯片一家獨大,但隨著智能手機、智能平板的發展,邏輯ic后來居上,反而成為最高端,最有前途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