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但凡學習能力超強,哪怕玩著學,高考也能考的很好,第一學歷也差不了。
當然,有人會說某些人很聰明,但是不愛學習,因此高考沒考好……
這種連基本自律都做不到的人,別指望著他能坐冷板凳996搞研發,更不是星逸科技的目標。
現在星逸科技招人,不僅看學校,更看第一學歷,以及高考成績,尤其是數學和理科成績。
只要數學成績高,理科成績高,哪怕總分低一點,也能優先進入面試環節。
要的就是學習能力強+自律能力強+能肝。
其他工作,王逸不支持加班文化。
但是核心研發部門沒辦法,研發不加班,這不現實。
一天就8個小時搞研發,還沒出點成果,下班了,明天繼續,那研發周期遙遙無期。
相反,核心研發部門加班都是家常便飯,一天十個小時很正常。
沒辦法,每一項技術攻堅都是和時間賽跑。
像是10納米工藝的研發,原本需要36個月。
但臺積電為了追上三星,直接開始夜鷹計劃,24小時三班倒,就是要把36個月縮短到24個月之內,趕超三星!
不過都等到工作之后在學,實在是慢了一點。
最好從學校里就接觸到先進知識。
“不行,我得寫建議信,讓高校加大產學結合投入!”王逸有了打算。
推動高校改革的大話,王逸就不說了。
這里面牽涉太多,非一朝一夕可以搞定。
但星逸科技加大和高校合作,推動產學結合,定向培養,那沒問題。
“子妍,你說如果我們和北航合作,成立半導體星逸班,定向招收理科高材生,定向培養,直簽星逸半導體。”
“這些學生大一在學校學習基礎理論,大二學習先進理論,我們會派核心工程師去北航做講師,傳授給學生當下半導體領域的前沿理論和知識,進行定向培養。”
“大三開學進行考核,根據考核成績,簽合同分流,進入星逸半導體不同部門,簽署保密協議,直接開始實習工作,接觸先進制程的研發工作,在學習中成長,實習期開基本工資。”
“實習一年進行實習考核。第四年開始,考核通過的正式進入星逸半導體核心研發部門,實習考核不通過的,分配到其他非核心部門。”
聞言,簡子妍美目流轉:“這樣的策略,實在是太好了,極大地縮短了培養時間。當下我們招收半導體應屆生,大都是碩士生、博士生,入職后都要從頭學習,培養一年甚至兩年,才能算是個合格的員工,那時候很多人都三十多了,早已過了最有干勁的年頭,后續發展只能說一般。”
“若是按照產學結合,從大二就開始傳輸先進制程,進行系統培養,大三就進入星逸半導體實習,大四就能獨當一面。那時候他們才20幾歲!恰好精力最旺盛,前途最光明,這對學生來說前途無量。也能更好地給我們星逸半導體添磚加瓦。”
“不錯,這就是我最在意的原因之一。”王逸笑說。
國內的半導體博士,一路學習到三十多歲,大都是過時的制程理論,沒多少意義。
還不如按照王逸產學結合培養出來的大二學生!
畢竟產學結合模式下培養的大二學生,學習的都是星逸半導體核心工程師教授的前沿理論,都是最新的體系,最起碼能學40納米制程。
這些可是國內博士都學不到,他們的老師都不會的。
比如今年九月份開始招生,那明年九月份星逸班第一批大二學生就可以接受星逸半導體資深工程師當講師,進行前沿理論的系統教導。
教的最起碼是40納米工藝的理論體系,甚至部分是28納米的理論體系。
這些東西別說其他高校老師了,連中芯國際的資深工程師都得拿著當寶,尤其是28納米的理論體系。
當然,28納米制程最核心的部分,還得是大三進入星逸半導體實習時才可以接觸到。
至于大四,那就直接是有經驗的正式員工,完全可以根據能力分配到不同部門,開始實際研發工作了。
這樣的策略,節省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也提高了星逸半導體的人才儲備效率。
至于為什么選擇北航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