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這已經三月份了,六月高考,七月招生,時間緊迫。
若是其他學校,怕是今年難以推進,至少得明年。
但北航的話,有王逸的面子,北航估計都會全力推動,今年就可以招生!
至于人數……先招三個班,100人就行!
沒辦法,北航這種名校都有招生人數限制,王逸想招1000人,也不現實。
甚至100人都難。
除非王逸自己建一座專業的星逸大學,專門招生。
但這就更費事了,別說今年了,三年內能落地都難。
還是先和高校合作,建星逸大學的事,徐徐圖之。
“子妍,你迅速寫一份報告,同時聯系北航,明天我們就過去。”
“好的,董事長,今年就要招生的話,的確得加速了。”
“不過100人還是少了點。”王逸說道。
畢竟這一百人不是全部都進入星逸半導體研發崗位,相反,只有最優秀的三十人會進入核心研發。
次優秀的三十人,會進入研發部門做一些基層工作,比如負責測試。
研發團隊搞出來的東西,需要專業的人進行測試,然后分析,改進……
一般優秀的四十人,則會進入星逸晶圓廠生產一線,從事設備調試等工作,甚至分到后勤部門,其他部門等等。
這樣說來,一百人只有三十個核心研發崗,不夠,根本不夠。
還得繼續聯合其他學校,推進產學結合!
念此,王逸又看向簡子妍:“子妍,北航是個試點,其他幾所學校若是愿意今年就推進,咱們提供全方位支持。若是不愿意,那就明年。”
“好!”簡子妍清楚,離著高考就三個月,時間太近了。
想要推進星逸班,只能打破規矩,特事特辦。
但這事就麻煩了,需要高校領導有巨大的魄力和行動力,甚至冒險精神。
畢竟這事算是開天辟地頭一回,干成了還好,一旦失敗,相關責任人都得背鍋!
因此,大多數的學校高層,寧可少一事,也不想多一事。
哪怕有想法,也會推到明年。
先看看北航這邊星逸班今年的進展,然后再決定明年要不要跟進。
這樣進可攻,退可守,保險得很。
因此哪怕星逸科技全面推進產學結合,但今年估計也沒幾個高校會參與。
這都是沒辦法的事。
畢竟北航這邊是王逸的母校,或許愿意冒險,但其他學校可沒這層關系!
無奈之下,王逸又給宋思凝撥了個電話,說明了這一情況:
“思凝,魯大這邊你去談一談,看看能不能推進產學結合模式。咱們山河四省學生多,名校少,若是能成,還可以多招收一些學生。至于名額,我想辦法疏通,盡量可以實現擴招,讓星逸班不在原有的招生名額之內!”
“董事長,這問題不大。咱們在濟州投資那么多,在全國影響力都很大,你要做的事,魯大估計會支持的。而且半導體也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核心領域,魯大應該不會拒絕。我和那邊關系挺好的,今年落地問題不大。”宋思凝笑說。
“那就好。”王逸松了口氣。
北航這邊,他是北航的學生,北航會給面子。
魯大那邊,王逸是魯省驕傲,省里估計都想支持一波。
何況這事是合則兩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