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那些四十多歲的工程師,從一線退下,經驗豐富,去大學當老師完全沒問題。
即便是三星、臺積電、英特爾的老工程師,都欣然愿意。
一來,大學教授社會地位高,工作體面。尤其是985、211的教授,那身份加成可不是一般厲害。
二來,傳道受業,桃李滿天下,是很多人的社會抱負,尤其是杰出人才往往有這樣的情懷。
三來,半導體大廠工作多年,已經不差錢了,但身體吃不消。
進入高校當教授,或許待遇一般,但工作輕松體面,完全符合這些老工程師退居二線的需求。
第四,臺積電、三星、英特爾這些企業的競業限制,會限制去其他半導體公司,但不會限制去大學當老師。
但可惜,很多學校明明可以這么做,但就不愿意這么做。
畢竟一旦這么做了,那是對校內傳統半導體專業的暴風沖擊,甚至是連根拔起!
這背后動的利益太大。
沒有足夠的魄力,都難以推進。
可魯大這任校長有這樣的魄力,王逸很是欣賞。
同時也給了王逸一個新的思路,從北航等學校入手,有點難。這些院校本就肩負著村里的半導體任務,沒法革新。
但從魯大這類985入手,那就容易了。
這類985沒有半導體任務,只要學校愿意革新,愿意求發展,完全可以像魯大一樣,大刀闊斧推進半數改革,打造星逸班,倒逼著剩下一半傳統班也進行革新升級。
如此一來,即便沒有通過審批的事,都能有半數招生名額打造星逸班。
那就穩了。
王逸果斷道:“思凝,接下來在其他985、211院校,也推進這一模式,看一看有沒有其他學校,也像魯大一樣有魄力。”
宋思凝明白了王逸的意思:“好,最頂級的985名校推進改革有點困難,但是其他的985比較容易。我們就從這些入手。”
越是頂級名校,星逸班推進的阻力越大。
但第二三梯隊的985名校,那就容易點。
這些學校的半導體專業,本就不算突出,如今改革起來有希望彎道超車,超越頂級半導體名校,自然愿意改革,甚至梭哈。
與此同時,一場激烈的辯論也在某機要之地召開:
“星逸半導體提出的星逸班,可以推進,但是要有序推進,控制節奏和規模。”
“沒錯,一旦推進過快,那傳統的半導體專業、學院,都得崩,都要全部亂套!”
“是啊,這后續影響就大了。相當于對過去一切的全盤否定。之前的那些半導體教授,如何安置后續如何處理已經學了一半的學生,后續課程,授課,又該如何調整這些都是問題。”
“就是,還是穩著點來,否則容易出大亂子!”
秦主任卻是果斷反駁:“穩著點來穩多久一年兩年”
“如果只是一兩年,那一兩年后再全面改革,到時候還是出大亂子。”
“如果穩四年,直接穩一屆,那的確能穩一些,但四年時間,那么多學生依舊學習一些過時的落后制程,又有什么用”
“到時候不僅是這些學生浪費了四年,我們內地的半導體培養體系,都浪費了四年!”
“這損失更大!”
“這……”眾人一時語塞。
也有人開口:“即便如此,也得穩著來,尤其是王逸還想面對在校生招聘,這影響更大。必須穩著來。”
“穩個屁!都火燒眉毛了,臺積電三星都開始10納米制程的研發競賽了,咱們還穩著學90納米,120納米制程。這不是開玩笑嘛”
“就是,即便一時混亂,也得全面改革。”
“長痛不如短痛,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聽著眾人的話語,最終還是投票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