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怎么樣?”王逸開口問道。
電機性能不俗,但成本也很重要,若是成本太高了,那也費事。
“董事長,這兩款電機成本都不高,按照年產5萬臺計算,前置電機成本一萬人民幣左右,后置電機1.3萬左右。四驅雙電機版本成本2.3萬左右。”
“若是年產20萬臺,那前置電機成本能降到7000,后置電機成本降到9000。四驅雙電機成本1.6萬左右。”
“還可以。”王逸說道,心中卻非常肯定。
這個成本比起特斯拉的成本還要低。
特斯拉雙電機成本也要三萬三人民幣,比星逸汽車這邊貴得多。
原因就是特斯拉電機分成永磁電機和感應電機,兩種電機的成本肯定高于單一種類電機的成本。
再加上沒有規模化生產,特斯拉電機的成本根本降不下來。
等到2016年,特斯拉內達華電機廠投產后,規模擴大,年產能達到20萬臺電機,那特斯拉的雙電機成本,也有望再降低30%,達到2.3萬人民幣。
但依舊比星逸科技1.6萬人民幣貴得多。
原因簡單,國內人力成本、資源成本都比國外低得多。
而且生產永磁電機需釹鐵硼磁體,占材料成本40%。
當下稀土價格很高,釹價約$50/kg。
而夏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產地,便宜的多,成本低得多。
可以說,明年星逸汽車量產后,單是電機方面,星逸汽車的成本就比特斯拉低了很多很多。
哪怕星逸汽車采用雙永磁電機,而特斯拉是便宜的感應電機+永磁電機。
“董事長,這兩款電機只是標準版,可以做到單電機后驅370馬力,以及四驅雙電機570馬力,比起odels的大多數版本都有過之無不及。”
鄒澤峰繼續道:“不過特斯拉在不斷升級,我們也會推陳出新,繼續研發更加強大,性能更好的電機。”
“很好。”王逸滿意地點點頭。
570馬力四驅版本,在這年頭,七十萬一下的車,算是很厲害了。
但對上特斯拉上百萬的頂配車,還是不夠看。
王逸可是清楚,明年特斯拉odelx的頂配版modelxp90d,做到了上千馬力。
當然,售價也到了百萬人民幣。
因此,星逸汽車也得不斷進步。
隨后,王逸又視察了電控、電池等研發中心。
由于王逸舍得砸錢挖人,也舍得投入研發經費,電控系統和電池的研發進展,都遠超王逸的預期。
都已經做出了標準版,對標特斯拉、比亞迪當下水準都略有優勢。
但優勢不明顯。
不過這不礙事,高配版也都在同步研發中,只是進展速度就沒那么快了。
三電系統的研發,全部采用雙團隊模式。
一個團隊負責標準版,主打四十萬左右的標準汽車使用。
另一個團隊則負責研發高端版本,主打七十萬車,乃至百萬豪車使用。
兩個團隊技術互通的同時,也會內部良性競爭,極大地加快研發速度。
至于說為了打壓對方,互相使絆子?
這不現實。
無他,兩個團隊用的體系都是一套,核心技術都是共同成果。
若是給對方使絆子,影響整個體系的發展,自己的進度也會耽誤,最終雙輸。
此外,兩個團隊的人員和高管,都不是一成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