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標準團隊的研發人員和高管,表現出色,后續就會調到高端團隊。
同樣,有時候高端團隊的研發人員和高管,也會調到標準團隊做技術支持挑大梁。
有時候上新新的項目,也會抽調人手。
誰也說不準未來會在哪個團隊,如果給對方使絆子,搞不好最后坑的就是自己。
而且技術研發過程中,都有跡可循,一旦被抓住把柄,那后果就不堪設想。
比起鋃鐺入獄,還是百萬年薪更香。
“整車進展怎么樣了?”王逸再度問道。
“董事長,試驗車已經做出來幾款新能源汽車。”鄒澤峰帶著王逸來到整車測試車間:
“一臺是新能源轎車,星逸s5,對標特斯拉odels,以及bba的e56!”
“星逸s5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后驅版,370馬力,性能碾壓bba的e56,也能超越odels。咱們的永磁電機比它們的感應電機強大的多。”
“另一個四驅版本,前后雙永磁電機,570馬力,就更強了。”
“此外,還有新能源suv,星逸x5試驗車也已經做出來了,同樣分后驅版和四驅版。電機配置,動力和s5一樣。”
“接下來兩款車,四個型號,都會進行一系列測試。”
“沒什么問題的話,咱們的電機工程,電池工廠等等,都會迅速量產。”
“目前配件工廠一期都已經建成,試產生產線調試也沒什么問題,其他生產線也都在安裝調試中。只要經過一系列測試,確定電機、電池可靠性沒問題,年底前就可以開始量產。”
星逸汽車400億的投資,不只是研發投資,還有工廠投資。
同樣,工廠不只是整車制造工廠,還有電機,電池等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工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核心零部件工廠的建造比起汽車工廠的建造進度還快很多。
也都是分期建設。
目前一期廠房都已建成,并且順利試產。
就等著確定研發的電機、電池沒問題,便可正式量產。
接下來再測試一下穩定性,多測試幾個月,沒什么問題,第四季度就能開始量產。
鄒澤峰繼續道:“董事長,三電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咱們全面自研自產,第四季度開始量產。非核心零部件采購第三方,咱們在星逸汽車生產基地附近,連同魔都,同步引入了部分上下游供應鏈。”
“在咱們星逸汽車超級工廠附近,很多上下游供應鏈也都建立了分廠。還有的部分零部件供應商,都分布在附近省市,已經全部溝通妥當。”
“只要咱們下半年試驗車測試完畢,第四季度就可以讓他們同步開始量產我們需要的零部件,年底前交付。”
“正好咱們整車工廠一期廠房,年底前就可以試產甚至小規模量產,經過產能爬坡后,明年上半年就逐步批量量產星逸汽車s5、x5。”
這個進展速度,王逸還是很滿意的,比和魔都對賭的節點,快了足足兩年。
按照對賭協議,2015年年底研發成功,2016年年底前正式量產。
如今看來,2014年上半年就研發成功,年底前就能能研發成功并小規模量產。
提前兩年實現對賭協議,不是一般的給力。
不過產能就是個問題了。
造車不同于造手機,造手機產能爬坡快,規模大,月產千萬臺都不難。
但造車太過復雜,別說月產千萬臺了,月產一萬臺都不容易。
很多車企達到月產一萬臺,都需要半年多,甚至一年的時間。
對此,王逸看向鄒澤峰:“按照這個進展速度,明年一月份能不能全面量產s5、x5?”
“可以,問題不大!”
“產能多少?”
“一月份算是全面量產的第一個月,產能不會很多,估計月產2000輛。也就是s5、x5各1000輛。經過產能爬坡,三月份能夠達到月產6000輛,也就是s5、x5各各3000輛。6月份能達到月產1萬輛,也就是s5、x5各各5000輛。預計明年總產量10萬輛左右。2016年一期廠房總產量12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