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試驗車做出來了沒?實際性能如何?”王逸進一步問道。
星逸汽車副總裁鄒澤峰回道:“董事長,增程試驗車也做出來了,但具體參數還在測試中。目前我們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純電版本的測試上,準備明年先推純電……”
“不對,你們這思路不對。”王逸擺了擺手:
“目前電池技術不夠先進,成本高,續航短,純電車成本太高。增程才是出路,也是當下解決新能源汽車續航短成本高的唯一出路。”
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分為三個方向,純電,增程,混動。
純電,顧名思義就靠電池,電池大小直接決定續航長短,因此必須有超大電池,才能保證足夠的續航。
但這年頭電池太貴,導致純電車價格奇高無比,續航也不給力。
一般來說,純電汽車的nedc續航至少也做到400公里到500公里,才夠用。
這樣算上衰減,實際續航打八、九折還有三四百公里。
到了冬天大幅度衰減后,還能有個兩三百公里的續航。
這種水平下不至于動不動把人丟在路上,基本可以滿足日常使用。
而經常出差跑長途的用戶,那nedc續航需要達到600公里,700公里,甚至更高。
可這年頭電池太貴了!
當下nedc四百公里續航的電池,比十年后八百公里續航的電池貴得多,成本太高,導致純電車售價太高,很難普及。
也正是因此,特斯拉odels續航三百公里都要六十多萬,而且這點續航根本不夠。
五百公里續航的版本,要九十多萬,絕大多數人都買不起。
可以說,這年頭的純電車只適合市內通勤,家里有充電樁的用戶。
這樣三百公里的純電續航,每周充個兩次,日常上下班就夠用了,售價也不至于高的難以接受。但中長途就不夠了。
因此,王逸直接將純電放到了配角,續航三百公里左右,主打市內日常通行。
至于五百公里的純電續航,成本高,售價格,銷量寥寥。
相反,增程車和混動才是出路。
這兩種類型,都是有電池,有發動機。
有電的時候,直接用電驅動,沒電了,還可以燒油,從而使得整體續航大幅度提升,甚至遠超燃油車。
哪怕是跑長途也不是問題,找個加油站加一箱油,就能再跑七八百公里,真正的續航無憂。
但這兩種新能源也有很大的區別。
最主要的就是機械結構和驅動方式上。
增程汽車的內燃機,不是傳統的發動機,無法直接驅動車輪,本質上只是一個純發電機!
用油發電,然后通過電機驅動車輪。
增程汽車本質上只有電驅動,類似于純電車,以電為主,壓根沒有油車的燒油直驅,也沒有變速箱,離合器這些。
發電機+驅動電機就搞定了,無變速箱,機械結構簡單。
而混動汽車的內燃機則是直接驅動后輪的發動機+發電機。
不僅可以發電,用電驅動。還可以在需要高動力等情況下,和油車一樣,直接燒油驅動車輪,還可以油電混合驅動。
因此混動汽車有三套驅動系統,純電驅動、純油直驅、油電混合驅動。
如此一來,混動汽車需要實現多動力耦合,變速箱集成,結構也更復雜一些,研發難度也大。
如果做混動汽車,王逸不僅要研發發電機,還要研發燃油發動機。
不僅要實現高效率的純電驅動,還要實現高效率的純油直驅,以及高效率的油電混動。
這難度就大多了。
只有那些傳統汽車巨頭,本就掌握了傳統燃油發動機技術,才能迅速做出優秀的混動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