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萬科,龍湖,那幾年也會大幾千萬平方米地拿地。
可以說,2014-2016年上半年,地價白菜價,幾大巨頭都不愿意多拿地,一年1000-4000萬平方米意思意思,維持平衡就行。
可2016下半年-2018年地價貴了,一年大幾千萬平方米,上億平方米地拿地!
結果就囤了大量的高價地,最后悲劇收場。
而王逸恰恰相反,2014-2016年上半年地價低,趁著最后的白菜價,瘋狂拿地,一年兩億平方地拿地。
一次性拿夠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土儲。
等到2016年下半年開始,地價翻倍飆升,王逸停止拿地。
低買高賣,這才是合理的投資策略。
而且,哪怕接下來三年拿下五億平方米的土儲,依舊趕不上恒大、碧桂園他們未來五年的土儲總量。
何況星逸地產的五億方土儲,是未來五到十年的土儲,并不是特別恐怖。
“董事長,您的意思是看好國內樓市,未來地價和樓價,都會有大幅度地飆升?”
胡天宇忍不住問道,心中想了很多。
但凡董事長不這么認為,都不會在接下來的兩年,一次性拿地5億平方米!
這太恐怖了。
只有對國內樓市有著充足的信心和信任,才會這般瘋狂,這般激進!
王逸笑而不語:“這事,信則有,不信則無。未來的事都說不準,但我相信國內經濟的發展,也相信你們拿地的眼光!”
“盡快行動,不得有誤。記住,是核心新區,各個小組迅速行動,提報拿地計劃,聯系當地迅速推進。”
“是!”眾人紛紛應道,不敢多說。
至于資金?
更不是問題,拿了地,抵押貸款套現出來,繼續拿地就是。
一年2億方的拿地,即便都是二線城市的新區,地價很低,2億方也要上萬億資金。
若是全部現款,根本不現實。
星逸科技砸鍋賣鐵都買不起。
但是無所謂,土地本就是資產。
星逸地產花錢拿了第一批地,完全可以抵押貸款,然后用貸款的錢再去拿第二批地,再抵押第二批地進行貸款,去拿第三批地……
如此循環往復,只需要第一批地的資金,就能拿下2億平方米的土儲。
雖然背了大幾千萬億的貸款,雖然貸款利息都不是一個小數,但是無所謂,2億方土儲的價值遠遠高于這大幾千萬億。
并且當下樓市低迷,地產商都不愿意拿地,王逸這個時候出手拿地,才能拿到更低的價格,還能獲得地方銀行的貼息補貼,拿下更低的利息。
等到后年下半年,房價坐上火箭,數倍飆升,王逸手中的土地價值也會數倍飆升。
萬億會變成五萬億。
五萬億會變成25萬億。
到時候,之前的利息,貸款,都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而有了這5億平方的土儲,星逸科技成為比肩甚至超越恒大碧桂園的第一地產巨頭,再借著2016-2021年的黃金周期,迅速出貨賣房回款,利潤沒法算。
到時候歐米要打科技戰,他們想打多久,王逸奉陪多久。
5億平方米的土儲,還是白菜價買的,后續單是地價增幅都是天文數字,可以說,王逸有的是錢。
根本不怕所謂的科技戰,金融戰。
盡管來就是,王逸全接下。
燒錢都能燒死歐米巨頭,都能熬到米元崩塌,熬到老米經濟危機!
有了王逸的指示,星逸地產各個小組迅速行動,在全國各地的一二三線城市,開始瘋狂拿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