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對抗奧特爾和拜仁的后防線,以盧文斌的身高、體重、體格、盤帶能力,要想獲得接球打門的機會,確實非常困難。
因此,盧文斌只能加強無球跑動,通過節奏的變化,利用出其不意的折返跑動和方向驟變來創造短暫的空檔接球。
防守畢竟是被動的,無論奧特爾多么專注、多么認真的執行盯防盧文斌的任務,其他后衛也隨時注意協防,但一場比賽90分鐘,怎么可能真的把盧文斌完全盯死呢?
盧文斌的無球跑動畢竟還是有13/13,而不是零。
而且,盧文斌身材矮小,雖然是指望不上頭球了,但在跑動的靈活性上,卻又比奧特爾、范比滕、盧西奧等人有優勢了。
因此,接下來的比賽,盧文斌開始不斷的通過節奏的變化進行跑位,創造接球的空檔。
這樣做對體力的消耗確實是很大的,好在拉爾夫早就開始準備這場比賽了。
聯賽中對盧文斌的提前撤換,以及平時訓練中對盧文斌的體能儲備,教練組都是很用心的,就是為了這場決賽讓盧文斌有足夠的體能支撐到90分鐘,甚至120分鐘比賽結束。
雖然決賽結束后可能下場聯賽盧文斌都上不了了,但只要有機會奪得德國杯,犧牲一場聯賽又有什么關系?
盧文斌心里也是這樣想的。
因此,為了獲得接球射門的機會,盧文斌就開始不吝體力的加強了無球跑動的次數,讓奧特爾只能被動的在他身后追趕。
不過,雖然盧文斌加強了無球跑動,但直到比賽20分鐘過去了,他都遲遲沒能獲得什么像樣的射門機會。
一方面是盧文斌驟然加快的節奏變化不僅讓奧特爾難受,連他自己的隊友愛德華多、薩利霍維奇等人也摸不清他下一秒會跑向哪個方向了,傳球助攻的次數和準確性自然就降低了很多。
另一方面,則是拜仁慕尼黑的前場攻擊力比霍芬海姆更強,施魏因斯泰格、里貝里、克羅斯、索薩、托尼組成的進攻群,在整個歐洲的攻擊力都是頂級的,更別說德國國內了。
因此,不僅是邊后衛、后腰幾乎沒有前插支援進攻的機會,連科帕多、薩利霍維奇,甚至愛德華多有時候都不得不被迫撤回后場參與防守,讓盧文斌獲得傳球支援的次數比前幾場德乙聯賽少了很多。
好在,霍芬海姆利用整體的協防和球員們斗志昂揚的拼勁,成功的防住了拜仁慕尼黑的進攻。
雖然有兩次差點被拜仁攻破球門,一次打在門柱上,一次被哈斯撲了出去,但終歸是沒有丟球。
不過,一直這樣被動挨打可不行。
因此,薩利霍維奇、科帕多、愛德華多等人一直在努力的尋找機會,試圖將球傳到前面去,給盧文斌形成打門的機會。
雖然不知道為什么盧文斌的臨門一腳射術精準得那么變`態,但霍芬海姆的球員都清楚只要給盧文斌禁區里射門的機會,他就十有八`九能打進去。
這也是霍芬海姆全隊上下保持著旺盛的斗志,能跟拜仁慕尼黑扳腕子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