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地委第一書記劉楚安都不在第一批的分房名單之內,其他在職干部就更加不要想了。
好在大家也沒意見。
現在啊,楚州有錢,第二批單元樓已經在規劃之中,過完年就開工,竣工的時間,不會比“老干樓”晚幾個月的。
幾個月時間,大家等得起。
可是這個引進人才的政策一出臺,那就觸及到領導干部們的切身利益了。
這第二批新房子,到底是優先分給領導干部還是優先分給引進的人才啊?
這個事情,可得先搞清楚了。
熱烈討論過后,劉楚安一錘定音。
他的意見很簡單,視實際情況而定。
這個引進人才的政策,從起草到省里批準,再到具體實施,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一年能夠見效,已經算快的了。
而且,就算楚州地區拿出了十足的誠意,別人愿不愿意過來,還得兩說呢。
安土重遷,是國人一貫的傳統。
人家在家鄉工作,工資待遇低一點也沒事,總歸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千里迢迢跑到人生地不熟的楚州來,誰知道最終會是什么結果?
“……所以啊,我們現在根本就不應該擔心這個問題,人家愿不愿意來,還不一定呢!”
地委會議上,劉楚安笑著說道。
“真要是來了,到時候再說嘛。”
“要是來的人少,我們的新房子夠分的,沒必要擔心啊。”
“如果來的人夠多,那我們就再建新房子嘛,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實在不行,我不分房子,我還住筒子樓,把我的房子讓給他們!”
劉楚安斷然說道。
好吧,第一書記這么明白地表了態,其他同志還有什么話說?
司馬武是他的“鐵哥們”,當即贊同:“對,就是這個話。楚安書記高風亮節,我司馬武也在這里表個態,真要是來的人才很多,我也不分房子,我的房子也讓給他們!”
“相比起我們楚州未來的發展,我司馬武就算住一輩子筒子樓,那也是心甘情愿的。”
得,書記和專員都是這樣的態度,大家就更不好反對了。
于是大伙兒紛紛表態,支持劉書記和司馬專員的決定。
這個議題“愉快”地通過。
然后就到了第三個議題。
重獎科研和技術人才。
這個議題才是真正的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爭論的焦點,自然在于“重獎”。
主要的分歧就在于這個獎金的數額。
“重大科研成果,獎勵團隊十萬元,獎勵個人一萬元?”
“這……這是不是太多了?”
地委常務書記李超勇同志驚訝得嘴巴張得老大,滿臉不可置信的表情。
李超勇不是楚州本地人,是從省里派下來的。
這也是班子搭配的標準做派。
因為歷史原因,現在全國各地的班子,從省到地區到縣里,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居多。現階段,尚未正式出臺領導干部交流任職的相關文件,所以還是沿用了以前的模式。
但不管怎么說,一個地區或者一個縣的領導班子,不可能全部都是本地人。
艾高峰調走之后,省里就派了李超勇到楚州地區擔任常務書記。
大約還要等兩年,上邊才會正式下達文件,全面整理各地的委員會,將省委書記處,地委書記處這樣的配置取消,第一書記第二書記常務書記書記的設置也全部取消,改為后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書記、副書記、常委或者委員”這樣的配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