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勇這位常務書記,大約和后世的專職副書記相當,就是班子里的三把手。
也算是位高權重。
李超勇這個疑慮,也正是大多數人的擔憂。
當然,也有些不理解或者說是“不服氣”——憑什么?
我們這些“老干部”,四十幾歲五十歲,干了半輩子的革命工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們一個月拿多少工資?
一兩百塊錢!
一年下來,也就兩千塊。
可是現在,他們搞個什么科研成果,就要獎勵十萬元?
個人也要獎勵一萬元?
比我們這些地師級領導干部四年的總工資還多。
這是不是太過分了?
我們這些老同志,什么時候變得這么不值錢啦?
“超勇同志,這個重大科研成果或者說技術革新,也是有說法的。”
劉楚安很耐心地給李超勇解釋。
對這位從省里下來的副手,劉楚安一貫都比較客氣,也給了他實權,并不排擠他。一方面,是給省委和邊至誠面子,另一方面,也是劉楚安性格使然。
他從來都沒想過要以權謀私。手里的權力,那都是組織給的,自然要用來做好工作。
你把所有權力都拿在自己手里,有什么意義呢?
人為制造矛盾,工作反倒干不好。
“第一個,就是要得到上級和國家的認可;第二個,要能產生重大的經濟效益或者生產效益。”
讓劉楚安有點郁悶的是,現階段,國家或者省里還沒有就科研成果設立專門的獎勵辦法。
二十多年前,國家科學院曾經評過一次科學獎。獲得一等獎的三位都是極其著名的大科學家,放在全世界都是鼎鼎大名的泰斗級人物,當時拿到的獎金也就是一萬元。
鑒于這些年來,國內的物價和工資一直都非常的穩定,二十幾年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所以那個時候的一萬元,和現在的一萬元,可以進行直接比較。
也就是說,現在楚州地區給出來的這個獎勵,單純從獎金上來說,已經超過了國家級的一等獎。
個人獎勵一萬元,團隊還獎勵十萬元呢!
問題楚州一隅之地,能和國家科學院相提并論嗎?
楚州的這些“科學家”,能和國家科學院學部委員,泰斗大師們相提并論嗎?
最關鍵的是,國家科學院的科學獎,就只評了這一次,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再評。
國家級層面尚且阻力重重,憑什么楚州就敢開這個先河?
這也是李超勇和其他同志表示難以接受的主要原因。
要犯錯誤的呀!
這個犯錯誤,可不是開玩笑,不是你輕輕松松做個檢討就能過關的,按照大家的“經驗”,摘掉你的烏紗帽還是最輕的處罰。
得虧現在沒有那啥學校了,不然你得去那邊待著。
對,就是陽溝農場!
“楚安書記,那這個標準又怎么定呢?”
李超勇繼續問道。
劉楚安想了想,才說道:“我舉個例子吧。”
“我小孩劉弘毅,在慶華大學上學,搞了個工業自動化系統,創造了比較可觀的經濟效益……慶華大學和首鋼合作,首鋼出了一千萬來買這個系統。跟漢鋼合作,漢鋼也出了一千萬……統計下來,兩年時間,光是這個工業自動化系統,慶華大學就賣了兩個多億……”
眾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兩個多億?
那是多少錢?
“為此,慶華大學獎勵了他們研究團隊一萬塊錢現金,還給了他一個一等功。其他同志,三個二等功,七個三等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