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貧困落后的地區,干部越應該深入基層,了解第一手資料,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來幫助大山深處的群眾脫貧,把日子好好的過起來。
陳解放便望向“聘請”的向導。
他調到青橋區當區委書記時間不長,雖然也進過山,但只走過一趟,對山區復雜的地形,幾乎談不上太了解,自然還是要找一位熟悉山區的同志當真正的向導。
向導四十幾歲,老家就在最偏遠的麻石大隊,他最早的職業,就是當貨郎,后來又做鄉村電影放映員,因為工作認真負責,解決了集體編制,如今在青橋鎮文化站當集體干部。
據他自己說,他是這么多年來,麻石大隊唯一一個吃上國家糧的人。
麻石大隊四百多口人,分為九個生產隊,分散在十余里地的廣大山區,事實上處于“半自治狀態”,平時連大隊部都沒辦法對九個生產隊進行有效管理,都是各個生產隊自己管自己,有大事的時候,才由大隊部統一調配。
向導想了一下,說道:“劉書記,從這里進山,十里地就是三道拐的第一道拐。也是他們的三隊,有將近二十戶人家,晚上住宿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就是,如果我們的目的地是麻石大隊的話,就有點不順路了,差不多要拐進去三四里地,明天出來,又要多走四里。”
劉弘毅微笑說道:“我們這次進山,主要是去看學校。”
“學校?”
向導愣了一下。
“那應該去二道拐。二道拐有一個小學,是麻石大隊和三道拐大隊唯一的一所學校,我以前經常在那里放電影。”
劉弘毅馬上說道:“那就去二道拐!”
向導抬頭看了看天色,有些為難地說道:“劉書記,二道拐差不多有十五里地,太陽落山之前,我不敢保證一定能走到那里……要不我們還是去一道拐,需要繞大概兩里地……到時候看情況,如果時間上來得及,我們就去二道拐,如果來不及,那今晚上在一道拐住下,明天再去二道拐。”
其實以向導的腳程,他是可以趕在太陽落山前抵達二道拐的。
但同行的全都是一幫子“少爺小姐”,向導可不敢那么樂觀。
在他眼里,包括縣委書記劉弘毅在內,都是大少爺。
他也不知道這幫人“抽什么風”,非得進山去。
他在青橋生活工作了四十幾年,從來沒有見過一位縣委書記去過三道拐和麻石大隊。只有在他很年輕的時候,一位南下干部出身的副縣長,進過一次山。
后來這位副縣長為麻石大隊和三道拐大隊批過一筆錢,又免除了他們三年的“徭役”,調集兩個大隊的人力,修起來一座小型水庫,實際上就是拓寬一口大山塘,解決了山區群眾飲水和部分灌溉用水的問題。
至今麻石大隊和三道拐大隊的群眾都還念著他的好。
現在劉弘毅這個娃娃縣委書記要進山去,他也是很佩服的。
只是不理解,他為什么還要帶上三個女孩子一起進山。
“好,就按照你的計劃走。”
在具體的工作上,劉弘毅是非常樂意接受“專家”意見的。
縣委書記做了最終的決定,大家便只能遵照執行了。
向導當先開路,劉弘毅緊隨其后,大伙兒進山。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還有些興奮,不停地說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看到漂亮的風景,女孩子們還會歡呼著停下來,拿起相機,咔嚓咔嚓地拍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