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這計策雖好,但推行起來恐怕還是困難重重啊。”
主司文書工作的荀攸,幾乎一眼就看到了問題所在:
“這天下土地何其之多,要進行全面清查、丈量,談何容易,更別提每戶都要立契留檔需要消耗的簡牘紙張了。”
“這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時間的消耗,哪里是現在動蕩時候咱們能實施起來的”
“諸位可別忘了,眼下我們能控制的也就是這兩京司州之地罷了。”
“就這中原世家和關中的世家們也未必會全心配合。”
“到時候咱們外面火還沒滅,家里再生一些戰火,別說推行改革了,這新朝廷能不能立住那怕還要兩說。”
“依在下之間,眼下還是應以穩字當先,一切可能引起爭端的政策都要不急推行,待到天下平定的時候再實施才是明智之策啊。”
蘇曜靜靜地聽完荀攸的話,并未立刻反駁,而是走到窗邊,望著窗外逐漸恢復生機的安邑城,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公達所言,不無道理。”
蘇曜緩緩開口:
“推行均田制與土地確權,建立一套全新的土地管理制度,確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非一日之功,而且可能會讓本就心存不滿的那些世家更加反對激進。”
“但是呢,我們也絕不能因噎廢食,眼睜睜看著土地兼并的問題日益嚴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卻不加以干涉。”
“這個問題絕不能拖到天下平定后才著手解決,因為土地兼并正是導致天下大亂的根源之一。”
“昔年世祖重興漢室,挽狂瀾于既倒,在短短十二年便掃平四方割據,開光武中興,功勛卓著,功業彪炳。”
“但是,在這其中,他便是為了穩固統治,爭取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在土地問題上多有妥協,以至于矛盾積累至今,終釀這不可挽回之禍也。”
言畢,蘇曜轉過身,目光依次掃過眾人,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如今,我們絕不能重蹈覆轍!”
“倘若不趁現在我們手握兵權、民心所向的時候進行改革,日后待天下安定,世家豪強重新站穩腳跟,我們想要推行改革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蘇曜的話語擲地有聲,他的決心讓在場眾人皆陷入沉思之中。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王凌。
這位年輕的錦衣衛長官,先整了整衣冠,然后單膝跪地,抱拳朗聲道:
“凌才疏學淺,承蒙大將軍錯愛,委以重任,本不敢妄言。”
“然今聞大將軍壯志雄心,傾慕不已,此真乃救萬民于水火、挽大漢于將傾之良策也。”
“我錦衣衛人雖不多,卻皆是忠勇之士,凌愿為大將軍先驅,率麾下弟兄,深入民間,探查世家動向,但凡有敢違抗改革、暗中使壞者,定將其揪出,以正國法,為將軍之志,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錦衣衛的率先表態把眾人看的都是一驚。
在這次平定河內與河東的亂局中,錦衣衛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
尤其是荀攸,他更是摸著胡子暗暗盤算。
大將軍蘇曜雖然看似行事不羈,常有跳脫之舉。
但是在大事決策上,卻常常多能先人一步。
這錦衣衛的設置,莫非就是為了改革而做
那大將軍這想法,怕還真不是一時興起之事啊
一念及此,荀攸頓時就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該變換下立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