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明負手踱步,突然駐足:“若朕從內帑撥銀二十萬兩,大名府能征發多少民夫?”
“二十萬兩?”趙德彪結結巴巴地說:“按現行工價,可雇五萬民夫干滿兩個月。”
“不夠。”朱興明搖頭:“朕要的是長治久安。”他轉向胡善庸:“胡愛卿,若給你三百萬兩,五年時間,能否讓黃河安流?”
老學政的竹杖"啪"地落地。他渾濁的眼中突然迸發出驚人的光彩:“老臣愿以項上人頭擔保!只要錢糧充足,五年后山東段黃河若再決口,老臣自掛東南枝。”
當夜子時,大名府衙燈火通明。
朱興明召集衙門官員秘密議事。當他說出“動用國庫儲備金三百萬兩”時,眾人登時議論紛紛起來。
“胡愛卿?”
“陛下恕罪.”老學政擦著嘴角,“老臣只是擔心...戶部那邊怕是不好處理。”
朱興明冷笑:“戶部那邊朕自有道理,明日開官倉,所有服徭役者每日供應干糧一斤。朕再調周邊五府存糧十萬石應急。”
趙德彪激動得語無倫次:“陛下圣明!但...但官倉存糧僅夠半月.”
“朕令漕督緊急調運江南米三十萬石,首要之務是加固險工,以防決堤。”
胡善庸慌忙道:“按成道此處河床高出城外平地三丈,一旦決口,將成汪洋老臣斗膽,請陛下將此段工程列為第一要務!”
“嗯,自今日起,黃河治理納入地方官員考成。安城道疏通,當為首要。趙德彪。"
“臣在!”
“朕給你三年時間,若這段堤防固若金湯,朕升你為山東布政使。若再有決口...”
“臣愿提頭來見。”趙德彪重重叩首。
五更鼓響時,決議已定:動用國庫儲備金三百萬兩,分五年撥付;大名府即開官倉供應役夫口糧;調集周邊五省工匠赴魯治河。
朱興明以為如今的國泰民安,國庫充盈四海升平。
萬萬沒想到,用錢的地方多了去了。
僅僅一個大名府,就抽掉了大明朝廷一管子血。
放眼整個天下,用錢的地方多如牛毛。如何搞錢,是目前朱興明面臨的最大問題。
“孟樊超,你說朕出來微服出行,是對還是錯。”
“回陛下,微服出行利與萬民,自是對的。”
“可是這出門是需要繳稅的,你看看朕,剛出了家門口。幾百萬兩銀子,就這般的打水漂了。”
“報!京城八百里加急。”
就在這個時候,一封急報經官道沿途各路驛站,直奔到大名府。
朱興明一驚,京城由老爹太上皇崇禎坐鎮,還有懿安皇后背后支持。除非遇到大事,絕不會驚動自己的、
這個時候京城急報,朱興明心中登時忐忑起來。
待得他展開急報,眼前的內容不由得讓你他天旋地轉起來。
“快,即刻回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