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明兵鋒日盛,四海承平。
可是一個國家太大了,事情就多了。
總有那么些,不安分的人。
哪怕,帝國再如何強大,總有僥幸之人。
朱興明放下手中的朱筆,揉了揉酸脹的太陽穴。
養心殿內燭火搖曳,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射在雕龍畫鳳的墻壁上。
案幾上堆積如山的奏疏,仿佛永遠也批閱不完。
北方旱災請求賑濟,東南沿海也海盜出沒,西南土司蠢蠢欲動,朝中大臣互相攻訐...每一本奏疏都是一道難題,壓得這位正值壯年的皇帝喘不過氣來。
“萬歲爺,亥時三刻了,該歇息了。”貼身太監孫旺財輕手輕腳地走上前,低聲提醒道。
朱興明抬眼看了看窗外,月色如水,灑在宮墻上,給這肅穆的紫禁城增添了幾分清冷。
“太子睡下了嗎?”朱興明問道,聲音里帶著疲憊。
“回萬歲爺,太子殿下亥時初就已歇息。孟師父今日教了他一套新劍法,練了一下午,想必是累了。”孫旺財恭敬地回答。
朱興明點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欣慰。太子朱和壁聰慧好學,文武雙全,是他最大的驕傲。
尤其是暗衛孟樊超擔任太子太傅后,不僅教授武藝,更時常帶他出宮體察民情,讓這個從小在深宮中長大的孩子,見識到了真實的大明天下。
“孟樊超這個老師選得好啊。”朱興明喃喃自語。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忽然間,一個念頭如閃電般劃過心頭——去杭州,去見李巖。
這個想法一旦產生,就如野草般在心頭瘋長。
是啊,已經很久沒見李巖了。
自從登基以來,他日日夜夜困在這四方宮墻之內,處理不完的朝政,應對不完的紛爭。他有多久沒有踏出過京城了?有多久沒有呼吸過自由的空氣了?
更重要的是,他太想見見那位老友了。李巖,那個曾經與他并肩作戰、為他出謀劃策的智者,如今在西湖畔過著怎樣的生活?
“旺財,”朱興明突然轉身,眼中閃爍著久違的光彩,“傳朕口諭,明日早朝后,命太子、孟樊超、劉來福到養心殿見駕。記住,此事不可聲張。”
孫旺財愣了一下,隨即躬身領命:“奴婢遵旨。”
五日后,一支不起眼的商隊駛出了北京城。
三輛馬車,十余名護衛,看起來與尋常商旅無異。唯有細觀察,才能發現那些“商隊護衛”個個眼神銳利,舉手投足間透著訓練有素的姿態,腰間鼓鼓囊囊,顯然藏著兵器。
第一輛馬車內,朱興明換上了一身靛藍色綢緞長袍,頭戴方巾,一副富商打扮。他饒有興致地撩開車簾,看著窗外掠過的田野和村莊。太子朱和壁坐在他對面,難掩興奮之情。
“父皇,我們真的要去杭州嗎?”太子壓低聲音問道。
朱興明微微一笑:“在外面,叫父親或是老爺即可。沒錯,我們去杭州,去見一位了不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