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初代鷂相比,二代鷂幾乎等于重新設計了一架飛機,其機體大量采用鋁鋰合金、鈦合金機,機體自重大幅度減輕的同時,機身內部載油總量約3800公斤,比老鷂增加了50%以上,通過外掛副油箱,最大航程可達3500公里,作戰半徑600公里,同時還具有空中加油能力。同時進一步增大機體和翼面積、提高發動機推力,使得其最大速度達到了m1.2,而且還增加了雷達,使得其擁有了發射麻雀導彈的能力,而這也意味著它成為了一款真正的戰斗機。
這時地勤組長老趙已經站在梯子旁,看著還沒下來的李中洲,說道:
“李長官,剛才真的是用電子計算機起降,你全程都沒有干預是嗎?”
他在說話的時候,特意看了一眼飛機,飛機的自動起降并不新鮮,在客機和運輸機上都有應用,但是那也只是應用,有這個技術,可實際上,基本上不用,但這可是戰斗機。
“嗯。”
點了點頭,李中洲說道:
“確實沒有干預,就像齊總工說的那樣二代鷂基本上是一架全新的飛機,有了它,陸戰隊也就真正意義上有了屬于自己的戰斗機!”
當然,更重要的是各國海軍——尤其是小國海軍,也可以擁有航空母艦,在航空工業公司這邊的二代鷂進行試飛的時候,在太平船舶工業公司那邊,幾名的澳大利亞軍官,正站在船塢邊打量著正在建造的“悉尼號”航空母艦。
這艘排水量為35000噸的航空母艦,原型是“蘇伊士”級兩棲攻擊艦,該級艦采用“均衡裝載“設計理念,綜合了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和武裝貨船的作戰能力,可搭載1750名陸戰隊員、19架直升機或6架海鷂垂直起降戰機,以及多種登陸艇和裝甲車輛。其采用燃氣輪機作為動力,最大航速27節。
但是為了滿足澳大利亞海軍的需求,工程師們對其進行了大量的改進,降低了兩棲攻擊艦的屬性,將艦尾的塢艙縮小,放大了機庫,從而確保其可以配置24架海鷂垂直起降戰機。
而這款具備兩棲作戰能力的航空母艦,也因此被視為“航母中的另類”,但不得不說,這種多用途航母恰恰更適應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小國。
“雖然作為航空母艦它看起來有些業余,但是不可否認,它確實是一款最適合我們的航空母艦。”
作為澳大利亞海軍派來的監造軍官,查爾斯少校一直全程參與“悉尼號”的建造,他非常清楚這艘航空母艦的優勢。
“雖然它不夠強大,但是也能夠壓制小國空軍,而且還可以搭載陸戰隊進行海外部署,這也就足夠了。”
他的話讓身邊的兩位同僚也紛紛表示贊同,而這也是正是他們采購這款航空母艦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它有多么強大,而是因為它完美的符合了澳大利亞的海軍建軍思想,就是配合盟軍,而不是單打獨斗,它而另一位少校則說道:
“最關鍵的還是飛機,聽說正在研制的二代鷂性能并不比米格21差,也不知道現在的進展怎么樣,要是性能優異的話,真到戰時,不僅兩棲攻擊艦可以直接變成輕型航母,甚至就連同普通的商船,只要有一塊平整的地方,都可以搭載鷂式戰斗機。”
不得不說,這些澳大利亞海軍軍官,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受英國老家的影響,在另一個世界十幾年后的馬島戰爭中,面對航空母艦載機數量不足的窘境,直接對集裝箱船進行改造,然后集裝箱船就變成了搭載鷂式戰斗機的航空母艦,伴隨著皇家海軍一同前往馬島,將阿根廷打的不要不要的。
雖然時空不同,但是他們的選擇都是相同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