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新希望號號采礦工程車向著目標一路狂飆。而在此期間,張桂堂同樣也完成了半個小時的駕駛任務。
他們所有人在地球上都進行過駕駛訓練,這是為了避免發生萬一。
7個多小時后,他們終于抵達了那片礦區。
礦區內遺留著多次任務運過去的各種設備,哪怕是現在礦車上帶來了新的專用礦機,這些設備也不會被遺棄,他們仍然會繼續發揮其價值,繼續使用。
“地表硬度良好,適合安裝。”
7人任務小組穿上外部作業服,檢查氧氣儲備后,打開氣閘艙。艙門滑開的瞬間,絕對的寂靜撲面而來。沒有風聲,沒有鳥鳴,只有自己的呼吸聲在頭盔內回蕩。
張桂棠小心翼翼地踩上月壤,靴底陷進幾厘米,像踩在干燥的雪上。他彎腰抓起一把月塵,看著它從指縫間緩慢滑落,在真空中無聲飄散。
“別發呆,張桂棠,”
趙成功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我們只有六個小時的作業時間。”
他們從新希望號的后艙取出折迭式太陽能板支架,展開后固定在地面。然后開始了安裝工作。
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并不困難,他們所有人都在地球上接受過安裝訓練。只需要像訓練時那樣進行就可以了。
張桂棠用電動扳手鎖緊底座,動作比訓練時慢了許多——月球的低重力讓每一次發力都需要重新調整。
趙成功連接電纜,檢查電力輸出。“電壓穩定,陣列就緒。”
最后一塊太陽能板展開時,陽光照射在深藍色的光伏板上,反射出冷冽的光澤。整個陣列像一片人造的金屬叢林,在這片死寂的世界里供應著采礦所需要的能量。
他們只用了兩個小時就完成了太陽能電池板以及相關設備的安裝等到完成工作之后,這些宇航員們才稍微放松一些。
他們甚至像在地球上活動了一下腰身。正是在這個時候,張桂堂看著遠處那個孤零零懸在漆黑的太空中的地球——一顆藍色星球懸浮在漆黑的太空,渺小卻耀眼。
那種莫名的恐懼,再一次涌上心頭。
“我們真的回得去嗎?”
這個念頭突然在他腦海中炸開。
這種恐懼從何而來?
是宇宙的浩瀚,還是內心的孤獨?
趙成功似乎察覺到了他的不安,在通訊頻道里輕笑一聲:
“第一次看到地球懸在那兒,都會有點發怵,所有來到月球上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習慣就好。”
張桂棠沒有回答,他只是把目光移開了。
稍作休整之后,高秉涵下達了新的任務指令——啟動鉆機——這是人類送上月球的第一臺礦業鉆機,而之前送上月球的,不過只是一臺大號的電鉆罷了。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
而這輛“新希望”礦車并不僅僅只有礦業鉆機,還有礦石挖掘設備,有了它才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對月球的“工業化開采”,而在此之前,與其說是“開采”倒不如說是“人工采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