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女人來說,最好的選擇是“下南洋”,對男人來說同樣也是如此,只不過相比于女人,男人前往sea的要求更加苛刻——只有有學歷有能力的人才有機會去sea。
工程師、醫生、工科研究生……大抵上也就是這些人才有機會申請到工作簽證,每年15000張工作簽證,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是卻像收割機一樣,年復一年的收割著日本的智力資源。
早些年剛一開始的時候,日本人還對這種為外國人效力有些抵觸。但是面對饑餓與貧窮,很快日本人就妥協了,尤其是那些下南洋的工程師,技術人員給家里寄回東西的時候,慢慢的下南洋就成為了風潮,甚至在日本有了——只有去南洋的才是人才的說法。
現在,下南洋早就成為日本大學生的夢想。
每年的元月,在日本所有的大學校園里,都會張貼sea代表處發布的“急缺人才名錄”,而往往名錄上職業需求量,又決定了今年的各大學專業的熱門程度——人們會根據獲得工作簽證的機會,來選擇專業。
這自然導致一些專業或是受人追捧,或是遭受冷遇,因為專業直接決定了他們有沒有機會獲得工作簽證。
不過對于在德島大學讀電子工程專業的中村修二來說,他倒不怎么擔心。
因為電子工程學專業一直都在急缺人才名錄上排名第一——在過去的十年里,電子工程學都是第一位,當然也是全日本最熱鬧的專業,除了醫學,就是電子工程學。
這兩個學科是最容易獲得工作簽證的,以至于有著“南洋專屬專業”的說法。
不過,對于中村修二來說,現在,他最大的攔路虎是什么?
是國語。
對于生在小地方的中村修二來說,他在讀高中之前,都沒有學過國語,已經大二的他,直到現在都沒有通過國語能力測試,如果不能在大三通過測試,那么就沒有機會參加大四舉行的校招。
每年sea以及南洋自由貿易區的企業都會在日本舉行一次校招,本科生、研究生都可以參加,一旦被招聘,就可以獲得工作簽證,哪怕就是到撣邦,收入也遠遠超過在本土。
“中村,你的國語水平肯定是不行的。”
聽著中村在那里背著國語詞匯,同宿舍的大島說道:
“你需要的是語言環境,明白嗎?”
“我們現在說的不就是國語嗎?”
中村修二的眉頭緊鎖著,他確實很頭痛,明明學的不錯,但是每次都差那么一點點。
“不是我們說的問題,而是你對國語的理解和應用,我們是電子工程師,如果連最基本的國語應用與理解都做不到,怎么能做好研究呢?”
大島看著中村,想了一下,然后說道:
“不行的話,現在快放假了,你去一趟九州吧。”
“去九州?”
好友的建議讓中村一愣,他說道:
“去九州,你是說讓我到那里學習國語是嗎?”
“沒錯,那里畢竟是國語區,到了那,呆上兩個月,相信你的國語水平肯定會提高的。”
“哎呀,可是去九州也是需要通行證,而且那里的消費水平很高,我根本負擔不起啊!”
九州那邊同樣也是極其發達的地方,很多日本人都到當地打工。事實上,對于不少日本的大學生來說,相比于南洋,九州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畢竟,那里距離本土更近,坐班輪就可以過去。
“去打工啊,你是學電子工程的,九州那邊有不少電子廠,你到那里肯定能找到工作的,哪怕就是黑工,只要呆上幾個月,把國語練好了,通過了國語測試,也就足夠了,掙錢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練好國語,明白嗎?”
大島看著中村修二,語重心長的說道:
“無論是到九州還是下南洋,都是需要國語的,國語……不能通過國語能力測試的話,你這輩子就只能被困在日本,困在這個沒有任何希望的國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