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巷的小院里,宋玉枝照常早早起身。
她長街上的那個攤子實在太小,一張方桌都支不下,面條是不能再賣了。
宋玉枝就只準備賣包子和鹵下水夾饃。
三文錢的肉包倒是可以做一些了,畢竟那邊的客戶群比碼頭上的苦力富庶不少。
趙大娘帶著兔子過來的時候,宋玉枝剛把包子和白面饃往蒸籠里放。
趙大娘奇怪道:“枝枝,你怎么就包這么些?”
在碼頭上的時候,宋玉枝尚且要包一百來個包子,現在在更繁華熱鬧的長街上,宋玉枝每樣包子卻只準備了三十個,夾饃也只準備了十個,加起來才剛過百。鍋里的豬下水也“縮水”了,只做了很少的一鍋。
宋玉枝一邊拾掇前一日傍晚采買回來的香料和干辣椒,一邊解釋道:“那處雖然人多,但午市過后就沒什么人了。而且光我附近賣包子、夾饃的就有三五家,至于豬下水,憑我做的再香,講究一些的人家是斷然不會入口的。我先賣著看看,情況不對我再想別的。今日還是賣冷吃兔為主。”
趙大娘一想也是,那長街上做的幾乎都是香客生意。
燒香拜佛那自然得趁早,誰下午晌往廟里去?
昨日他們從福海樓出來,回長街上收攤的時候,街上的人已然少了很多。
那還是臘八節正日呢,今遭過完節香客還得少很多。
兩人還是分工合作,一個殺兔子,一個準備配料,更還多了周氏和宋知遠兩個幫忙打下手的,干起活兒來那更是事半功倍。
天光初亮,宋玉枝和趙大娘就一起去往清凈寺外的長街。
說來趙大娘今日已經銷完了十二只兔子,完全可以回家休息了。
不過她非說自己閑不住,要去搭把手,宋玉枝擰不過她也只好由她去了。
長街上攤販大多還是辰時才來出攤,此時街上攤販和行人都不算多。
但相比年前冷清寂寥、還嗚嗚刮著大風的碼頭而言,這里的條件還是好了太多!
宋玉枝和趙大娘輪流在小馬扎上坐了會兒,就陸續有主顧上門。
前頭在碼頭上,宋玉枝的定價老被生客議論詬病。
在這兒則不會,她的定價成了中規中矩的那種。
天光大亮的時候,她就銷出去了十幾個包子。
辰時初,清凈寺開始招待香客,寺外的長街開始熱鬧起來。
但如宋玉枝所說,這街上最多的就是賣吃食的。
包子、蒸餅、夾饃、油炸鬼、餛飩、面條、各色點心不勝枚舉,不少人家的攤位或比宋玉枝的顯眼,或者地方更寬敞。
趙大娘那清亮的嗓音淹沒在各家此起彼落的吆喝聲中。
宋玉枝的生意反而還不如早先,小半個時辰才賣出去不到十個包子。
但好在人一多,她就跟之前一樣,把鹵下水的鍋蓋掀開一半。
這是只她一家在賣的東西,而且香味濃郁,自然幫著引來不少客人。
聽說是鹵下水,很多衣著光鮮的客人直接擺手,讓她不必推銷,只買包子。
辰時末的時候,前一日訂了冷吃兔的主顧先后讓下人帶著條子來取貨。
宋玉枝早就準備好了十個粗瓷大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