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娘也有些生氣,“沒想到這家人還有這種要求!咱們也走?”
宋玉枝想了想,說別急。
古家的小宅子里徹底安靜下來,宋玉枝上了前去。
古家夫妻看到宋玉枝身后面向兇惡的趙大娘,下意識地往后退了一步。
宋玉枝立刻揚起一個妥帖的笑容,“大叔大嬸別害怕,我們不是要如何。只是想跟您二位具體聊聊。”
滿院子的人只剩她們,古家夫妻倆對視一眼,把宋玉枝和趙大娘請進了屋。
宋玉枝進屋后不動聲色地四處打量了一眼。
古家的小宅子不比清水巷的周家張家差,現下卻顯得有些“兵荒馬亂”,亂糟糟的。
堂屋的桌子上更還擺著幾個沒打完的大包袱。
心中大概有了一些猜想,宋玉枝收回視線,詢問道:“大叔大嬸看著都是實誠人,并不是那些人說的是什么奸滑之輩。容我多嘴問一句,您家可是遇到了什么麻煩?”
滿院子的人走的只剩下宋玉枝和趙大娘。
穿著粉嫩、面容秀美的姑娘家,半點沒對他們那過分的要求見惱,反而關心起他們一家子的境遇來。態度和口吻還是那般自然的情真意切。
古家夫妻二人再次對視,最后古大叔嘆息一聲道:“不是我們還要遮掩什么,家中確實出了一些事,我們急缺銀錢。要求就還是那些要求。我們的攤位絕對是沒問題的,從前也是憑良心做買賣,里頭絕對沒有什么隱私事兒……但具體的,還是不方便對外人細說。”
算上前頭那些人,宋玉枝已經是不知道第幾波詢問個中原委的人了。
古家夫妻委實口風緊,竟到現下還不肯透露半個字!
“常言道‘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希望叔嬸操心的事能早日解決。”
宋玉枝說著就慢悠悠地起身告辭。
古家夫妻不約而同地張了張嘴,顯然都是想挽留,但最后又不知道說什么。
她家的女兒從屋子里出了來,十二三的年紀,見狀就撲入母親的懷抱,既悲傷又有些埋怨地道:“爹娘,難道你們真要眼睜睜看著……”
古大嬸紅了眼眶,但還是把閨女的嘴捂住。
宋玉枝的猜測更坐穩了幾分,她勸慰道:“古姑娘莫要傷懷,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古叔古嬸肯定有他們自己的思量。”
這話一說,古家一家三口都如遭雷擊般愣住了。
古大嬸訥訥出聲:“小娘子你怎么知道……”
宋玉枝露出個意味深長的笑,“我雖年紀不大,但也做了數個月的營生,前頭還贏下了臘八粥會,得見過一眾官眷。消息也就比一般人靈通一些。”
“原來是這般。”
古大嬸讓自家女兒進了屋去,而后嘆息出聲道:“既然小娘子消息靈通,我們再藏著掖著也就沒意思了。你說的不錯,說來一切都是因為我家兒子……”
時下男子從軍,一年半載沒個音信再正常不過。
古家的兒子是個伍長,當兵的地方又離家不算特別遠,多少還能托人傳回一些音信,還時常把俸祿寄回家中。
年頭上,古家夫妻收到了兒子的消息。
老夫妻兩個本來以為是再尋常不過的拜年家書,沒想到兒子在書信上說南邊有人造反,北邊的軍中也可能要準備抽掉人手去平叛。
平叛之事何其兇險?古伍長的意思是希望父母能去一趟,一家子想辦法見上一面。說不定就是最后一面了!
古家就這一個男丁,老夫妻兩個年都沒過安生,愁得頭發都快白了。
然后就準備籌措銀錢。然后一家子帶著銀錢上路,前往駐軍找人疏通疏通關系,讓兒子留在駐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