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事情還未成定局,最差的結果是古家所有家底都花干花凈了,兒子還是上戰場去了,到時候他們也收不到兒子在軍中的俸祿,不接著回來做買賣如何把日子往下過?
所以古家夫妻定下了攤位的贖回條例。
宋玉枝一邊聽,一邊臉上并未流露出意外的神色,就好像早就知道了一般。
老夫妻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禿嚕了個干凈,最后道:“事情就是這么個事情,小娘子看……”
宋玉枝沉吟道:“前頭那些人雖不該罵人,但有些話也沒說錯。固定攤位圖的就是‘固定’二字。若是短期之內您二位就要贖回,怕是我也愛莫能助。”
“不是短期的!”古大嬸立刻道,“我兒子說上頭明確的調令最少也得幾個月才能下來呢。而且我們一來一回怎么也要月余。”
說完古大嬸臉上也升起一絲赧然,她家早年境況也一般,后頭靠著兒子的俸祿幸運地租到了碼頭的固定攤位。
碼頭上競爭那么大,租子也不算低,她家花了快一年的時候才算站穩腳跟。
幾個月的時間哪里夠做起什么買賣?怕是還處于起步摸索階段,掙得剛夠、甚至不夠交租的!
所以也難怪前頭那些人聽了就走,半點兒不帶留戀的!
實在是這種情況于普通人而言,穩賠不賺!
宋玉枝則不然。
從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擺攤,她仍能在三個月的時間攢出十幾兩銀子。
換到市口良好的固定攤位上,那進項只會多不會少。
幾個月的時間,已然足夠手藝過人的她賺上一筆。
屆時就算把攤位還給古家,她相信自己那會兒掙到的銀錢也足夠租下另一個固定攤位,甚至直接去更好的地方開自己的鋪子——她的志向本也不只是碼頭擺攤。
在古家夫婦不錯眼的注視下,宋玉枝并未像他們擔心的那樣轉身就走,而是詢問道:“咱們定個半年期限可行?半年之后,您二位才能贖回攤位。”
古家夫妻讓她稍待,又商量了一陣,最后毫不意外地同意下來。
反正他們兒子說了最快也要三個月才能知道結果。
就算是半年贖回攤位,也不過是空了三個月而已,三個月里辛苦一些,去碼頭當流動攤販終歸不至于餓死。
說好之后,古大叔還立刻帶著宋玉枝和趙大娘去碼頭上逛了一圈,親眼看了看他們的攤位。
早先宋玉枝和弟弟談起碼頭的固定攤位,就說過這些固定攤位看著沒比小鋪子差。
也不算是說假話。
固定攤位不是四面透風的,用一圈槅扇圍成一圈,上頭還有個屋頂。
雖然跟真正的房子不能相提并論,但終歸不用風吹日曬。而且更靠近船只停泊的地方,只要能行船,就再不擔心沒人過來!
美中不足的是,古家的這攤子確實不大,里頭只放了三張小方桌,門臉同樣不大,至多只能再支兩張小桌。
不過地方小的同時租子也低。
前頭趙大娘幫著打聽過了,這碼頭上大的攤位租子得三兩一個月,跟城里租賃鋪子都沒多少差別了!
因往后多半還要回來,所以攤檔上的東西古大叔都沒動,讓宋玉枝看著使。
無形中倒也給宋玉枝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看過之后,古大叔找了個街上的書生幫著起草了契書,雙方當場按好手印,交割銀錢。
宋玉枝得到了為期半年的固定攤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