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想讓娘家人知難而退。
潘大嬸還真不好意思開口了,但潘家老太太對著親閨女就沒有那么多講究,還是把打算說出來。
“外人再好有什么用?還是不如自家人知根知底,親上加親。”
潘家姑母在桌子上直接哭起來,說讀書人最講究清譽,就算不是入贅,但讓一個孩子姓潘,那是萬萬不可的。往后其他人怎么看她兒子?
那秀才郎也趁機附和,說孝道大過天,他做小輩的不能忤逆長輩。若外祖母堅持,他肯定得應,往后再往上考,入仕為官的讓人嘲笑就笑了,大不了一輩子不做官了……
說到動情處,母子倆淚眼相看,好不凄涼!
一場團圓飯吃的不歡而散。
到了清水巷附近,潘老太太氣得拄著拐杖走的飛快。當兒子的潘大叔急得直追。
潘大嬸和潘巧兒這對母女落在最后。
看到女兒神色如常的臉,潘大嬸既不禁松了口氣,又提醒道:“我知道你存的什么心思,勸你還是早些歇了念頭。”
被親娘大辣辣戳穿了小心思,潘巧兒臉上升起赧然的紅暈,但還是道:“我早就和娘說了,就算表哥讓人退了婚,姑母不會應下你們的提議的。娘也說時間倉促,短時間內尋不到合適的人選,我看中的人選為何不可?難道娘覺得那趙家大哥的品貌不好?”
潘大嬸自然說好。
“那趙家太太生的五大三粗,活像個母夜叉。他兒子的品貌卻是你娘我生平僅見的好。但就是太好了……”
“那娘就是覺得他太好,我配不上?”
“那更不是。我兒貌美嬌憨,配誰能配不上。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你沒看方才那宋家人和那趙家太太的態度嗎?宋家的小娘子一句話就指使的趙家的兒子進灶房忙活了。他娘還樂見其成的模樣,娘就是怕……”
“怕他們要說親?”潘巧兒輕嗤一聲,“宋家孤兒寡母的,連個支撐門庭的男人都沒有,全靠那宋小娘子下廚養家。她說是和我差不多大,容貌……好吧,我承認她容貌不差,但她看著干干瘦瘦的,半點女子的嬌媚都無,難道我還能比她差了去?至于娘說的那些……”
潘巧兒想了想,說:“聽說趙家能租到周家的院子,還是那宋小娘子幫忙,那趙大娘又早先就跟宋小娘子搭伙做買賣。想來也就是兩家關系好才那般。”
母女連心,潘大嬸一聽就知道女兒真的對那青年上心了。
“你也是讓你爹縱壞了。主意這般大!”潘太太蹙著眉頭直嘆氣。
但嘆完了,她想想閨女說的也對,女兒十七歲的生辰近在眼前,多個選擇也是多條路。
真要過了這條“紅線”,女兒也就成了被律法界定的老姑娘了!
反正豐州城民風彪悍又開放,女子追求男子也不是多驚世駭俗的事兒。
要是擱早前戰亂的年頭里,捉婿這種事兒都不算新鮮!
“罷了,反正只要你不做出格的事,娘幫你去和你奶你爹說說。”
“還是娘最疼我!”潘巧兒高興地拉著親娘的胳膊撒嬌,“人心肉做,趙家大哥今日的態度已經和緩了不少。女兒有信心能打動他,明日……明日我再找機會去和他多說些話,等我們相處好了……”
潘大嬸笑著接過話茬,“等你們相處好了,你奶和你爹沒意見,就該去提親了。”
潘巧兒羞澀抿唇。
然而事與愿違,翌日潘巧兒特地打扮的齊整了一些去趙家拜訪,就被告知沈遇出門去了,明日才能回來。
她有些失望地往家走,迎面遇上了說著話的周氏和張大嬸。
張大嬸:“你家枝枝今日怎么不見人?昨兒個我家那三個皮猴吃了枝枝做的湯圓,直嚷著比元宵好吃。我今日還想麻煩讓枝枝再做一頓呢。”
周氏:“家里的食材還有剩,可惜枝枝今日有事出去了,明日才能回來。”
張大嬸不是愛刨根問底、打聽人隱私的人,便沒再接著問下去,轉而說起旁的。
潘巧兒:!!
都是出去一整日,明日才能回……這趙家大哥和宋家的小娘子不會是她想的那樣,單獨出門去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