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子,昨日我才吃過你家的那個蓋澆飯,回去和兄弟們大夸特夸,他們都想著嘗嘗,下午特地多做了一陣子活兒……怎么晚間你家那么早就關門了?”一個和苦力一邊要了兩個素包子,一邊頗為怨念地嘟囔,“害我被他們數落了一晚上!”
宋玉枝一邊給人裝包子,一邊歉然道:“客官見諒。我家住得遠,回去晚了趕不上宵禁。因此只做早午兩市。”
那苦力抬眼往攤子上掃了一眼,把三個女子加一個孩子的配置收于眼底,還真不好再說什么了。
總不能強逼著人家老弱婦孺把買賣做到晚上吧?
不光是城里宵禁的問題,天晚了碼頭上也不安全。
他也只能長嘆一聲,“今日他們不來上工,只能過兩日才能吃到小娘子家的吃食咯。也不知道他們回頭還想不想來……”
像現下這樣的好時候,碼頭上的苦力掙得比其他地方做工的人多,一天大幾十文甚至上百文都有可能。
但都是用力氣或者說用健康來換銀錢,又不是鐵打的身子,很多人只做大半日或者做幾日工就會趕緊歇上一歇。不然很有可能有命掙錢沒命花。
眼前這客人是嘗過蓋澆飯的,自然會念念不忘。
那些只是聽說過的苦力前一日特地多做了半日的工,累得要死尋過來卻沒吃上,過兩日再回碼頭自然不一定還有熱情過來。
宋玉枝不想放過生意,畢竟苦力在碼頭上數量很多,而且不同于商客和附近的村民。苦力可是碼頭上的常駐客戶!
要是能做到他們的長線生意,那蓋澆飯真是不用發愁了!
所以宋玉枝跟著就打聽起來,“聽大哥的意思,您和他們很要好?讓您落一頓埋怨,我心里真是怪過意不去的。”
大早上碼頭上還沒什么活兒,那苦力也沒徑自離開,拿到包子大口吃起來,回答說:“是啊,我們是同村一起的,確實要好。也沒啥,回頭請那幾個臭小子吃喝一頓,堵住他們的嘴就好了。”
聽到這兒,宋玉枝立刻笑起來,“這巧了!我昨日才買了一批新碗。”
那苦力沒明白怎么話題扯到碗上頭了,就看宋玉枝轉身取出一個新碗,給他介紹道:“用這種帶蓋的碗裝蓋澆飯,就算大哥家住得遠,只要不傾斜的過分,肯定不會撒了!我再用油紙把飯包著,也不擔心菜湯把飯泡爛。買回去后大哥只管把油紙一拿,往灶上一蒸就行。”
那苦力看著這新奇的方便攜帶的配蓋的碗還真是怪心動。
還別說,用這種碗裝著,他傍晚回村的時候捎帶上,保管讓那幾個臭小子消氣!
不過他也沒一口應承,只問說:“這碗……得多少錢?”
這種嶄新的碗當然不會白送,一份蓋澆飯才九文錢,若是碗也要好幾文,那實在不值當。
宋玉枝又不指著賣碗賺錢,當即就道:“這碗帶蓋子是兩文錢。不過這碗我不賣,大哥按著兩文錢一個付給我,回頭把碗筷給我捎回來,我就把銀錢退給你。”
若是流動的攤子,那苦力肯定得不放心,誰知道回頭怎么找人?找到了對方不認賬怎么辦?
在這固定攤位上,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則沒有這層擔心。
況且宋玉枝家剛開張買賣就做的那么好,傻子也不知道她不至于為了幾文錢壞了自己的信譽。
“這敢情好,我昨日也累狠了,今日只準備做半日工。午間我就來買。”
宋玉枝和他說話的時候,周氏和趙大娘幫著一道賣包子和夾饃。
昨日她們初來乍到,晨間全靠威遠鏢局的人熱了場子,才吸引來了一些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