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豐州城這么久,即便是過年那會兒,一家子都沒有一起出去逛過。
宋玉枝這么一提議,宋知遠的眼睛唰一下亮了。
周氏也正有這個想法,就剩趙大娘了。
一家三口齊齊看向她。
趙大娘笑呵呵道:“去,都去!我一個人在家也沒啥事,給你們拎東西去。”
于是也不用多說什么,三大一小你牽著我,我挽著你的,一道出門去了。
春日里的商鋪街同樣十分熱鬧,街邊同樣有各種擺攤的,賣什么的都有,不比碼頭遜色什么,東西品質還更好。
周氏他們走走看看的,誰也不提要買什么。
一刻多鐘里,只有宋玉枝給弟弟推銷糖葫蘆成功了。
哪個孩子不愛吃糖呢?小家伙看著那紅彤彤、亮晶晶的山楂果就有些流口水。
他剛準備拿出自己的工錢結賬,宋玉枝快他一步,先給了錢,從老板手里接過糖葫蘆,塞到了他手里。
“姐姐怎么這樣啊。”手慢一步的宋知遠一手捏著銅錢,一手拿著糖葫蘆,無奈地低叫一聲。
宋玉枝好笑地瞧他一眼,“給你付賬還不樂意?”
“不是不樂意,是我自己也賺了工錢,應該自己付賬的。”
周氏跟著笑道:“枝枝,這次我可不幫你了,說好咱們一起來采買的,若是都是你付賬,那咱們這工錢領了可就沒意思了。”
趙大娘也同意,“就該各人付自己的。”
宋玉枝哭笑不得,別人家把銀錢算這么清楚的,那都是生怕家里其他人占自己的便宜,錙銖必較。
到了她這兒,就成了誰也不想她占便宜了。
眾人口徑一致,說宋玉枝再這樣,他們可不逛了。
宋玉枝還能怎么辦呢?
只能舉手投降,說自己再也不搶著付賬了。
得了她這么個態度,周氏和趙大娘這才開始挑選東西。
宋玉枝也回過味兒來,敢情兩位長輩早就看出她的想法了,這才一開始啥也不要,啥也不買。
等著宋知遠當“出頭鳥”呢!
周氏第一個想買的就是衣裳。
她實在不想看自家如花似玉的閨女再穿那大黑襖子了。
不然也不會在置辦年貨的時候,先想著給宋玉枝裁衣裳。
天氣一日比一日暖和,不論是大黑襖子還是過年時的襖裙都不合季節了,宋玉枝便乖乖地任由周氏拉進了布莊。
這布莊不只有布料,也有成衣。
成衣還得算裁縫師傅的工錢,通常來說都是布料更有性價比。
但成衣的款式一般比較時興,而且方便,試穿過后裁縫師傅當場就能按著客人的身形修改,回去過一遍水就能穿了。
周氏今日先看的就是成衣。
早先宋玉枝給家里人買中衣中褲那些,那都是看一眼顏色和尺寸就買下了,前后不會超過一刻鐘。
輪到周氏來給她買春衫,那都是不厭其煩地一件一件拿著在她身前比劃,看哪個顏色款式更適合她。
趙大娘和宋知遠同樣不嫌厭煩,在旁邊參謀。
最后周氏給宋玉枝選定一件桃粉色的滾邊交領薄衫,下配一條淺色長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