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裙料子都還算不錯,很是細軟,上頭沒有繡紋,周氏說等她晚上來繡。
反正宋玉枝日常穿著做活的,也不需要多么花俏,繡幾朵春日里的小花點綴即可。
選好之后,宋玉枝就被周氏推到布莊的里間去換衣裳。
等她換好出來,周氏和趙大娘、宋知遠都直夸好看。
周氏還另外多選了一份水綠色的料子,說是后頭裁出來給宋玉枝換洗。
后頭周氏再考慮她自己和兒子的衣裳,就和前頭宋玉枝采買的時候差不多了,兩刻鐘都不到,她就選好了各色料子。
還有春日里也該換被子了,前頭宋玉枝置辦的被子太過厚重了,近來晚上一家三口都時常被熱醒。
周氏只選了輕軟的被面,棉花倒是不用再另外去買——
一家三口的黑襖子下過好幾次水,里頭的棉花都縮了薄了。
拆出來填薄被正好。
周氏甚至還想給趙大娘也選一身,由她來做。
趙大娘當然不肯,“才跟枝枝說的,今日各花各的。妹子你能白貼手工幫我做,我都該感謝你來不及了,哪兒還能讓你破費?你幫我選,選了我自己付。”
確實事先那么說好的,周氏遂也不勉強什么,幫著趙大娘選了適合他們母子的衣料。
這一通買下來,周氏的半兩工錢就花了個干干凈凈,甚至連她年前幫人縫制衣裳、省下來的上百文體己錢也全貼了進去。
趙大娘只買她和沈遇的衣料,數量上看著少,但無奈他們母子都人高馬大的。
尤其是沈遇,他一身衣裳抵得上宋玉枝兩身了,而且還得選那種厚實耐用的好料子,否則他那樣干粗重活兒的,穿不了多久就得磨損。
所以趙大娘也沒少花,剛到手的半個月工錢幾乎都交代在了這里。
不過周氏和趙大娘都很高興,半點沒有把銀錢花完的肉痛。
還沒出布莊,兩人就開始盤算著今日回去先給宋知遠和沈遇裁衣裳。
一邊商量,她們一邊就準備牽著宋知遠往外走。
宋玉枝把人攔著了,狡黠地笑說:“衣裳是買了,可鞋不還沒買嗎?知遠在長個兒,腳比之前大了一圈,前頭的鞋肯定頂腳了。沈大哥現下時常上山,肯定也費鞋。另外現下娘和大娘都跟著我一站就是大半天,也該買雙好一些的鞋穿著。”
理確實是這么個理兒,可她早不說晚不說,偏偏等趙大娘和周氏把銀錢花完了才說。
若是早說了,她們自然還能想著從哪里把買鞋的錢給省出來。
說她不是故意的誰能相信?
在周氏和趙大娘無奈又嗔怪的眼神中,宋玉枝又把她們推向另一個柜臺。
鞋子當然也能自己做,但周氏又要裁衣裳,又要縫新被子,白日里還要去攤子上開工,工作量太大了。
納鞋底更是最費眼睛不過。
宋玉枝自然不舍得她連鞋都全手工制作,她就只讓他們去瞧做好的成品鞋。
這時候的鞋子同樣不便宜,一雙鞋底厚實的白線鞋就要七八十文錢。
若是鞋面料子更好的,一二百文也是很平常的價格。
兩大一小都說不過宋玉枝,就一人選了一雙最耐用最普通的。
鞋子當然也得試穿,這時候女子的腳也是不能隨意展示在人前的,伙計引著周氏和趙大娘去里間試穿。
怕外頭人多,宋玉枝一個人照顧不過來宋知遠,周氏就把小家伙也喊到了過去。
只剩下沈遇的了,兩家人一起行動,從衣裳買到鞋子,總不好把他落下。
宋玉枝看著架子上的厚底靴子,正準備讓伙計把靴子拿來下來給自己瞧瞧。
突然就聽到背后有人輕笑出聲道:“二妹妹好興致啊,姑娘家家給男子買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