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頭一邊等著張屠戶割肉,宋玉枝一邊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回答。
很坦蕩也很真實的答案。
完全沒有錯處嘛!
可能只是她想多了。
這么想著,張屠戶把她要的肉切好了,宋玉枝付過銀錢,提著肉回到家,開始了一整天的忙碌。
接下來的幾天春光正盛,宋玉枝攤檔上的生意一直很不錯,甚至比上個月的月底還好些。
一天甚至能賣出上百份蓋澆飯。
就這樣還有好些人來晚了,沒買到而后悔不迭,央著宋玉枝第二天給他單獨留一份打包好的呢!
要不是宋玉枝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周氏也舍不得她為了掙銀錢而累壞身子,便是做到一百二十份、甚至一百五十份,也是完全能賣空的!
這日收工后,趙大娘和周氏正在一邊笑著說話,一邊干活,轉頭卻看到宋玉枝正蹙著眉頭,看著門口。
趙大娘和周氏見了,對視一眼過后,周氏把笤帚擱了,走到宋玉枝身邊問怎么了?
自家生意越來越紅火,那正是高興還來不及的時候,肯定是遇到了什么事兒,才會露出這樣的神情。
攤檔上也沒有外人,宋玉枝把門口的木板合上,說:“今日午市,我見到好幾個熟面孔,不是熟客,而是附近的攤主和伙計。剛才我又看到一個臉熟的伙計在探頭探腦的。”
周氏沒明白這有啥反常的,趙大娘接口,試探著問:“可能是枝枝你的菜太香了,附近的攤主和伙計也是普通人嘛。被香味勾著過來也很正常。”
“對呀,而且咱們攤檔上這么熱鬧,就算他們不買,也可能過來瞧熱鬧。”
宋玉枝搖了搖頭,說:“不管是被香味勾來的,還是來瞧熱鬧的。他們大大方方地瞧就是了,何必那樣鬼鬼祟祟的?”
是真的鬼祟,這些人跟她對上視線時候,還會立刻逃也似的走開,一看就是心懷不軌!
頓了頓,宋玉枝也沒賣關子,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猜測,“我前頭想的還是太樂觀了,應該不到禁漁期,咱家的生意就得回落一些了。大概就這幾天,咱家附近就會冒出來好幾家做蓋澆飯的了。”
宋玉枝這在碼頭扎根不久的,都知道春季過后到了禁漁期,碼頭上的生意會不好做。
碼頭上的老人就更知道了。
一般的固定攤位都比宋玉枝這個小攤檔大,租子也更貴。
他們又不像流動攤位那樣,買賣不好做就可以直接停了!
自然要在春日里多弄些進項。
現下宋玉枝這蓋澆飯也賣了兩旬了,有目共睹的生意好。
再小心謹慎的人也該觀望夠了,又派了人來親自看過、打探過,便越發沒有疑慮了。
蓋澆飯說到底又沒用什么技術成分,不就是最好的模仿選擇嗎?
這種事說來也是古往今來屢見不鮮的,在現代的時候,要是什么店生意好,保管附近相同相類似的店鋪就會跟雨后春筍似的冒出來。
“那也不慌。”趙大娘說,“他們能模仿到蓋澆飯的形式,又模仿不到枝枝你的好廚藝。”
前有金麻子,后有隔壁胖嬸,趙大娘自覺已經見識夠了這種事,再不用擔心的!
宋玉枝正要說什么,門口傳來一聲響亮的詢問,“小娘子在不在?”
聲音聽著略有些耳熟,宋玉枝快步過去把門板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