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遇的行囊就堆在了堂屋。
他離家之時只背了自己常用的弓箭,帶了個輕裝簡行的小包袱,現下堂屋里的東西卻是滿滿當當。
他們這些人進山雖是幫人做工,但休息的時候也能干自己的活兒,回程的時候利用柴炭行的板車一道拉回來,東家見了也不會說什么。
之前沈遇才剛去,初來乍到,多的是不懂的地方,空閑時分也在琢磨老師傅教授的東西,不然不會幾天時光就摸清了門道,便沒怎么帶東西回來。
這趟進山,他已經是小管事,又去的那樣久,自然就和大伙兒一樣,捎帶了不少東西回來。
其中數量最多的都是他砍的柴了,足足有兩大捆,用了柴炭行特殊的捆綁手法,一捆就到宋玉枝腰那么高,看著就有好幾十甚至上百斤!
而后是沈遇近來獵到的獵物,幾只捆了腿兒的野雞和兔子。
另外還有一大一小兩個包袱。
小的那個是沈遇背出去的那個,裝了他一身換洗衣服。
他把大的那個打開給宋玉枝瞧,“我也不知道你要什么,隨便采摘了一些,你看看合不合用。”
宋玉枝定睛瞧去,那攤開的包袱里頭東西很多,苦丁菜、婆婆丁、山麻楂、狼牙菜、薺菜、馬齒莧等野菜,分門別類的都用麻繩捆好,綠油油的一片,雜而不亂。
另外還有單獨包起來的一包菌子,菌子數量也不少,但單獨一樣并不算多,就沒有進行分類,有榛菇、大腿蘑、白蘑菇、雞油菌……把宋玉枝都看的眼花繚亂的。
最最難得的是,沈遇帶回來的這些個東西都是可以食用的,質量還都很不錯,透著一股新鮮勁兒!
這哪里是進山?簡直是去進貨的!
宋玉枝真是喜出望外,挨個看過來,每看一樣,臉上的笑容就多一分,“沈大哥太有心了,我是真沒想到你認得這樣多的山貨。”
小姑娘眉梢眼角俱是發自內心的笑意,沈遇被她感染,神色也柔軟了幾分。
這瞬間他甚至有些恍惚,覺得自己送出手的不是山里采來、撿來的常見東西,而是奉上了什么稀世珍寶。
他笑著解釋說:“本來沒有認得那樣多的,隊伍里有個老師傅。從前和我一樣也是獵戶,算是和我有幾分淵源。前頭他教了我認樹燒炭,近來又教授了一些旁的與我。這些都是由他掌過眼后我才留下的。”
“真好。”宋玉枝由衷地夸贊道。
既是夸贊沈遇帶回來的東西好,也是夸贊沈遇。
雖然他把功勞都讓給了那和宋玉枝素未謀面的老師傅,但非親非故的,沈遇又是才剛加入柴炭行,人老師傅干完活兒休息還來不及,憑啥不嫌厭煩地幫著掌眼這樣多的東西?
自然是沈遇先對人家好,再刷人情卡,請了人來幫忙。
而且聽沈遇的意思,他一開始并不很懂這些,留下來的已經這樣多。那他一開始弄來的不合用的,又該有多少呢?
他卻不提如何辛苦。
宋玉枝真是既感動又受用,但一時間又尋不到更合適的話來表達自己此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