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若是確定沈遇已經回來了,就立刻把飯食做出來。
沒成想,剛出自家小院,宋玉枝就看到了站在門外、來回踱步的趙大娘。
趙大娘一臉的愁色,見了宋玉枝也不藏著掖著,直接道:“臭小子還沒回來,不知道是不是他那東家是不是又弄什么幺蛾子了!”
一次這樣,第二次還是這樣,若是晚上個半日一日的便也罷了,若是又跟上次似的,不知道歸期,那真真是折磨人。
偏這個時代通訊很是困難,又不能去山里漫山遍野尋人,只能在家干等,趙大娘可不是要急?
宋玉枝臉上的笑也淡了下去,試探著問:“我知道柴炭行的位置。那門面不大,有些不好找,三句兩句說不清,不然我陪您去鋪子里問問?”
趙大娘這才恍然道:“對,我也是急昏頭了,都忘了你也是認得那柴炭行掌柜的。”
兩人說著話,宋玉枝解下了圍裙,和周氏打了個招呼,就和趙大娘動身。
清水巷的巷子口歷來都是婦人們聚會活動的場所。
這日他們也是到了做夕食得時辰,才準備歸家,見他們二人行色匆匆的,當即就打聽她們這是做什么去?
古代不比現代,除了鬧市繁華的地方,各色店家都會掛著大大的燈籠照明,其余地方那真是伸手不見五指。
多的是未知的風險。
這不前不久,聽說吉祥酒樓那邊,算是城中治安最好的地方,還發生了一件十分詭異的傷人案么?!
問話的街坊也是好心,問完不等宋玉枝和趙大娘回答,還說自家新買了頭騾子,男人剛套好車,馬上夫妻倆就要出門。
若是相隔不遠,正好捎她們一段,怎么也比走得快。
而且也不那么危險。
趙大娘把對方的好意看在眼里,要擱平時,她不大愿意占人便宜、麻煩別人的,道一句謝就走了。
今日不同,有宋玉枝陪著她,趙大娘恍然站住腳道:“我糊涂到家了,天黑確實不安全。麻煩你了。”
那婦人說不會,“趙姐姐太客氣了,前頭你送給我家好些柴,我還沒給你回禮呢。今日也只是順帶的事兒。”
也趕巧,說著話那婦人的丈夫就趕著裸車出了來。
既然要搭人家的順風車,那肯定得說明具體去哪里。
宋玉枝剛要說話,趙大娘搶著道:“枝枝要做個炭烤的菜,我帶他去我兒子做工的張記柴炭行去買點炭。離這不遠。”
清水巷里但凡有眼力見兒一些的街坊,都知道趙大娘和宋玉枝家要好,兩家很有可能成為兒女親家。
但這種事兒怎么說呢?
大伙兒知道歸知道,卻不能擺在明面上說。
說了對姑娘家的名聲不好聽。
故而趙大娘這才不提宋玉枝去陪著她找沈遇的,只說是去買炭。
幾個街坊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跟趕車的漢子還幫著說:“對,相熟店鋪的柴炭總歸是便宜一些。”
“是呀,上次趙大娘給我家的柴火,也比我家素日里買的好。是該去那家買。”
本是其樂融融、互幫互助的鄰里氛圍,冷不防的,突然就聽有人哼笑道:“到底是買炭,還是兒子在外頭鬼混不著家,巴巴的帶著未過門的兒媳婦去找人……誰知道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