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看清拉橫幅的兩人走在隊伍兩側,正好將橫幅拉在劉大全等人的頭頂,而沈遇則是如宋玉枝所想,被安排在隊伍靠后的位置,但托他身形和容貌的福,不擔心沒人瞧見。
宋玉枝便放下心來,趕緊回攤檔上開始準備午間的飯食——
廣告要打進城里,效果還未可知,但在碼頭上,她家的小攤檔,已經成了看客們口中熱議的話題。
想也知道今日自家的生意不會比前幾日遜色,不多準備幾輪飯菜必然是來不及的。
后頭還真跟宋玉枝想的差不多,午市之前,小攤檔上又跟前頭光景好的時候一般大排長龍,熱鬧非凡。
連帶著本來今日就要結束散工生涯的張栓子和鐵牛他們,都重新上崗,幫忙打下手。
又說沈遇這頭。
一行人離開碼頭的時候,周圍就聚集了一堆看熱鬧的百姓。
等進到城里,那更不得了,聽到鼓樂聲,家家戶戶或打開門窗,或直接循著聲音,從家里走出來,加上前頭本還未散開的人,等行至城東最熱鬧的長纓街,那真叫一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即便是有佩刀的衙差出面維持秩序,但百姓們都知道這種大節日里頭,衙差都不會輕易發作,且往年贏下賽龍舟的要么就是官府的隊伍,要么就是鄉紳富賈家出的龍舟隊……
今遭卻是不同,劉大全等人的穿著看著就十分普通,說的難聽點,就是還怪寒酸的。
加上他們還帶著一系列“宋記食府”的宣傳物品,更是這個時代,偏遠小城的百姓從未見過的。
可不是讓他們覺得新鮮異常,得仔細瞧個清楚明白?
甚至還有膽大一些的,看隊伍被擠得停滯不前,直接擠上前問說哪里的宋記食府?居然能想到這樣的手段,怎么從前從未聽說過?
騎在高大馬上的劉大全等人,自然是不方便他們詢問,且就算詢問了,他們大多口齒不算伶俐,眼下又正值心潮澎湃之際,多半是說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好在還有行走在隊伍里的沈遇,那招牌被他扛在肩上,招牌雅致特別,人也是豐神俊朗,并不顯狼狽、不體面,反而越發相得益彰,引人注意。
若是讓宋玉枝說,那就是好看的人套個麻袋都好看!
加上沈遇今日神情又比往常柔和幾分,唇邊一直噙著一抹淡淡的笑意,所以很快就多的是人和沈遇打聽宋記食府。
沈遇不厭其煩,一路和人解釋說宋記現在正在碼頭上的固定攤位擺攤,后頭才會進城開店。若是想尋,可以去碼頭上跟人打聽,亦或是認準招牌。
那等眼光頗高的看客,聽說現下宋記不過是一個小攤檔,便興致缺缺地不再詢問下去。
當然更多的,還是并沒有那么講究的看客,聽到消息后,轉頭就會計劃著什么時候得了空,立刻就得去光顧一番,看看這宋記在吃食上,是不是跟宣傳手段一樣獨具匠心。
還有那等湊趣說吉利話的,聽完后還未去嘗試過宋玉枝的廚藝,直接來了個“以貌取人”,豎著大拇指道:“瞧小哥的模樣、氣度,就知道你家食府差不了!等來日開進城里,保不齊就能跟吉祥、如意兩家掰掰手腕!”
眾人反應不一而足。
對著看不上宋記的,沈遇自然不會追著跟人推銷,遇上后者那樣的潛在客戶,沈遇則會彬彬有禮地跟人道一句謝,或者回一句“借您吉言”。
而此時坐落在長纓街中心位置的吉祥酒樓,三樓臨街的雅間里,有人憑窗遠望,恰好聽到了那吉祥話里的只言片語,直接哼笑出聲道:“不自量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