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趙大娘回來后,就把她養的雞從籠子里放了出來,讓它們自由活動。
之前毛絨絨的小雞仔,經過數月的成長,已經變得越發精神肥壯,溜溜噠噠地到了宋玉枝跟前。
宋玉枝去堂屋中拿了一些青菜過來,一邊撿菜,一邊把有些蔫噠的小菜葉子摘下來,喂給雞吃,時不時再轉頭看一眼埋頭干活兒的沈遇,和他隨意扯兩句話說,問問“老黑掌柜傷得厲不厲害?”、“柴炭行生意那邊怎么樣?”……
都沒怎么覺得,一刻多鐘的時間便悄然過去。
又等過一陣,等到炭火把泥料烘干,沈遇試著在幾個灶膛里燒了一次火。
他做活,宋玉枝歷來都是放心的。
果然經過他這么一修,四個灶眼都變的得用起來。
這時候,趙大娘伸著懶腰,從屋里出了來。
她一開始哪里睡得著呢?
回屋后,就一直趴在門口聽著外頭的動靜。
倒也不是想偷聽什么,就是擔心自家兒子私下里還像平素里那樣,跟鋸嘴葫蘆似的,三棍子敲不出一個屁來!
真要這樣,她給兩人制造多少獨處機會都不頂用啊!
好在,沒多會兒趙大娘就聽到了自家兒子的那頗具辨識性的嗓音。
雖然聽不清具體說了什么,但能確切聽到他說了很多很多的話。快趕上他平時一個月說話的總量了!
“臭小子啥時候成話癆了?”
這樣,趙大娘才放下心來,一邊好笑地嘀咕著,一邊躺到了炕上,合了會兒眼睛。
睡了會兒起身,推門出來看到宋玉枝和沈遇肩并肩地站在灶房里看火,灶房門口還擺放著宋家的水壺,顯然是宋玉枝特地去取來的,趙大娘心情就更美了。
她催著兩人都去休息,然后快手快腳地把灶房清理了一番。
到了申時初,各家家長便都很自覺地過來報到了。
一行人還是分工合作,搶著把準備工作給干完。
至于打水、劈柴這種粗活,沈遇既在家,也就輪不上她們了。
等到準備工作都完成了,宋玉枝也歇得差不多了,過了來燒菜。
又過一個時辰,婦人們齊齊上陣,把一百五六十份蓋澆飯裝盛進蓋碗里。
這次一人得拿出去十五六份,別說其他家長,就是張大嬸這樣心大的,也不放心讓小子們單獨行動了。
且不說小子們自個兒拎不拎的動,主要是東西貴!
賣出去一份,才能得一文錢工錢。
而一份飯食要九文錢,一個蓋碗兩文錢,要是摔了一份,那就等于白干了。
家長們有的拿來背簍,有的拿來籃子,還有的則索性用個獨輪小板車……和一眾已經迫不及待、挎上條幅的半大小子,一起出發。
這次他們同樣分銷得很順利,宵禁前半個時辰,就開始陸續有人回來。
等到宵禁的時辰,各家都已經從宋玉枝手里結清了工錢,各自回家休息了。
轉眼就到了宋玉枝和李貴說好的三日之期。
這天又是一大早,早市才剛結束,李貴就攜著重禮登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