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為李貴還未對這次合作死心,故而跳腳歸跳腳,但他說出來的話仍然不算特別難聽。
但他的聲音卻是一聲比一聲高,加上他素日里睚眥必報的名聲……
若是宋玉枝應對不當,他今日必然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也就在這時,一個佩刀的官差過了來。
前頭說過,自打端午游街過后,宋玉枝這邊不止有碼頭上行走的人光顧,更還多了好些城里的食客。
兩方食客因為身份和常年所處環境不同,很容易就會產生摩擦口角,加上天熱人火氣大,甚至差點就動起手來!
故而巡邏的官差三不五時,都會特地多關注這里一些。
要擱平素,這種天氣,碼頭上多了這樣一個“重點關注對象”,增加了一眾官差的工作量,他們私下里肯定要責令宋玉枝整改,不許她的生意破壞碼頭上的秩序。
但近來“宋記食府”風頭正盛,連端午那日,霍知州見了都未說什么,還在人前夸了一句“后生可畏”。
又想著反正宋玉枝在碼頭上待不了多久,他們便都破例地沒吭聲。
后頭宋玉枝給排隊久候的客人送湯水,也沒把一眾官差給漏了去。
每每他們過來維持秩序,宋玉枝也給他們一人送上一碗。
一點湯水而已,在吃著公家飯的官差這里,還談不上什么孝敬。
不過宋玉枝得勢之后卻沒有飄起來,沒把他們的破例當成理所當然。
這一點倒讓官差們受用的很,加上嘗過之后,宋玉枝這邊的湯水確實是既比別家可口,又真材實料,所以偶爾也有官差過來,買上一碗喝了再去上值。
眼下過來的,就是中午時分來換班的官差。
他也姓李,之前李貴壟斷了碼頭上的跑腿營生,變賣了祖宅,費心跟碼頭上的官差打好關系,少不得也曾經送禮到他面前。
李貴還借著兩人同姓的巧合,攀關系說二人五百年前是一家,私下里一口一個“李哥”,叫得比誰都親熱。
見他過來了,李貴連忙道:“李哥來得正好,你可得給我做主!”
說著,李貴就把這幾日發生的事兒都說給了那官差聽。
末了還故作委屈地道:“天可憐見,我置辦的這份重禮,那可是盡心又盡力。這宋小娘子卻偏偏說正是因為這份禮,反而不能同我合作了……這不是平白尋我開心嘛?!你可得幫我討個說法!”
那官差的臉色難看起來。
都知道李貴同這些個官差私下里來往頻繁,對他頗為袒護,但這會兒宋玉枝卻一點沒慌張,甚至中間都未曾出言打斷,就任由李貴喋喋不休訴說。
據她觀察,這位姓李的官差并不是聽完李貴訴苦后,才沉了臉。
而是打從李貴大著嗓門、親親熱熱的一聲“李哥”之后,官差的臉色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點一點變得難看起來。
想想也是,有些事大伙兒都知道是一回事,捅到明面上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