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這樣的人,過去常年在碼頭上混跡的。就算祖上發達過,留下的祖產也實在有限。變賣之后,他肯定還會留一些,把大頭都送給了一眾官差。
再攤分到每個官差頭上,又能有多少呢?
就給了那么一點東西,明面上卻昭告所有人知道,他這樣的閑漢,同這姓李的官差關系匪淺,親如兄弟一般,可不是讓官差不舒坦?
想清楚這點之后,宋玉枝面上不顯,先去盛出一碗湯水放到桌上,熱情但又不會過于諂媚地招呼道:“天熱,李差爺快請坐下喝碗湯水。”
這樣的態度,才是官差受用的。
那官差的臉色這才好看了些,坐到了桌前。
到底確實收過那李貴的好處,那官差喝了口綠豆湯潤了潤嗓子,道:“聽著這事兒是有些奇怪。小娘子可否給個說法,解釋一二?”
宋玉枝客客氣氣地道:“我剛正準備同他說清楚呢。趕巧您過來了,正好請您做個見證。”
“這李貴早些時候來同我合作,當時就帶了六安瓜片和吉祥酒樓出品的點心,說既是為了前頭鬧出的不快,又是為了同我談合作而特地置辦的。當時我就說了東西太貴重,不是我們這樣的平頭百姓能受用的。然后又要了三日時間考慮。沒成想,今日到了約定的時間,這李貴帶來的禮物越發嚇人了……這三樣東西,少說得值一二十兩銀子吧!”
“裝什么啊!”李貴在旁邊嘟囔了一聲。
誰不知道宋玉枝家生意好,賺得多,眼瞅都要進城開店了!
說價值小幾十兩銀子的東西的禮能把她嚇住,說出去誰信呢?!
宋玉枝只當沒聽到,接著同官差分辯道:“我雖沒讀過什么書,但也知道‘有所予必有所圖’道理。李貴提議,在我開店之前幫我分銷飯食,一份才一文錢賺頭。就算我每日給他二百份蓋澆飯,那他一天才掙個二百文錢,滿打滿算到六月,他至多就能掙個三兩銀子左右……”
說到這兒,宋玉枝恰到好處的停頓了一會兒,讓官差自個兒去想。
為了三兩銀子的賺頭,出手卻是一二十兩的重禮,難不成這李貴是不會算賬的傻子?
又因著官差同李貴沒少打交道,都不用細細去品,官差就知道這李貴沒憋好屁,肯定還藏著后招呢!
就像早先,這李貴突然給他們送了大禮,還不如眼下他給宋玉枝準備的貴重呢。
他們想著一個閑漢而已,能惹出什么亂子來?
隨便給他周全周全就是了。便都心安理得地受用了。
可結果呢?
結果就是,沒過幾日,李貴就糾結人手打了一場群架,雙方打的頭破血流!
還好那些個閑漢偶爾都會做些偷雞摸狗、上不得臺面的事兒,便也沒敢鬧得進城告官,這才算把事情壓了下去,沒說鬧到霍知州跟前。
后頭李貴也風光得意了一陣,這小子也沒說先孝敬上頭的保護傘。而是立刻就只顧著自己逍遙快活去了。
故而這姓李的官差不給李貴好臉,究其根本,還是因著前頭的事兒。
這一瞬間,他甚至對宋玉枝這番話有些感同身受。
要是他們早像宋玉枝這樣通透,當時也就不會收那份重禮,上李貴的賊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