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館在城西,這一帶住著的人距離碼頭最近,三不五時也會去碼頭上逛逛,想騙過他們是不太可能的。
且這一帶的人手里都無甚余錢,心比天高的李貴哪里能看的上呢?
打從想著給宋玉枝當經銷商,李貴就規劃好了客戶群體,就是城東和城中一帶的百姓!
無奈城東住的都是富戶中的富戶,連霍知州都把家安在那塊……
他實在是不方便、也沒那個膽子去糊弄那些人家。
故而李貴就只讓人把幾輛滿滿當當的獨輪車,推往城中那塊。
如此一番折騰,緊趕慢趕,總算趕在正午前,李貴一行人到了城中一帶的集市上。
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規矩。
集市上的好位置也是有數兒的,幾乎都已經讓人給擠占滿了。
就有一個賣豬肉的小鋪子,在門口另外支了攤子,放著砧板、鐵鉤之類血淋淋的東西……
豐州城的百姓都忌諱血腥,加上正午時也沒人過來買肉,攤主人都不知去哪里了,只留了個半大小子在門口看鋪子。
這豬肉鋪子附近倒還算清靜。
李貴這會兒也顧不上忌諱不忌諱了,直接讓人把獨輪車停靠在旁邊,讓耳報神去給那小子幾文錢買糖吃,然后就讓眾人開始吆喝起來——
“蓋澆飯,‘宋記食府’蓋澆飯。口味佳,分量大,三個菜一碗飯,一份只要九文錢,快來嘗嘗!”
這廣告詞不用說,就也是按著宋玉枝家抄的。
先前小伙計們沒少從這些閑漢手里搶生意,聽得多了,都刻在了一眾閑漢的腦子里。
不出李貴意外,一聽說“宋記食府”的名頭,好些個本來就準備在附近解決午飯的行人,便循聲而來。
不過跟李貴想的不同,這些人卻是沒有立刻上趕著掏銀錢,而是都持觀望態度。
有人先是奇怪地嘟囔了一句,說:“今日怎么這樣早?”
又奇怪道:“你們真是……宋記?”
李貴沒把他那句嘟囔放心上,拍著胸脯應道:“如假包換,我們東家就是在碼頭擺攤的宋小娘子!這不是她還得有程子進城開店嗎?便托了我們兄弟先運送一些進城賣,也讓大伙兒先嘗嘗我們東家的手藝,來日好去店里幫襯!”
他那理直氣壯的態度沒讓人生疑,那客人沒再接著問詢,而是抄著手看著李貴等人。
其他人也是一樣,都在看著李貴,仿佛在等什么一樣。
李貴一頭霧水,不解地問:“諸位客官……這是在等啥?”
先前問話的那客人利索當然道:“當然是等你拿東西啊!”
“對啊,不是你們的規矩嗎?不把那東西弄好,就不對外開售飯食。”
“快點兒弄吧。大熱天的,我買完蓋澆飯還得回家去呢……”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把李貴說的越發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哪里知道他們說的是啥東西?!
大伙兒說的自然就是宋玉枝費心弄出來、帶著玉蘭花補子的條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