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拜師是一件很莊重的事。
最起碼都得準備拜師六禮,也就是肉干、芹菜、龍眼干、蓮子、紅棗、紅豆那些。
但宋玉枝這當師父的,并不講究那些個虛禮,只讓她們沏茶敬茶。
當徒弟的,自然都得聽她的。
兩個小姑娘同時入門,還得論一論齒序,排個大小。
“我剛過十三歲的生辰。”吳家小姑娘笑道。
葉兒輕聲答道:“我這個月底就要過十四歲的生辰了。”
如此一來,葉兒就是大徒弟,吳家小姑娘行二。
順帶宋玉枝還得問問兩個人的全名。
畢竟她現下還只知道大徒弟的名,和大徒弟的姓。
既然已經有了排序,生性跳脫的吳家小姑娘就沒搶著回話,而是看向葉兒,等著她先回答。
“我……我叫金葉。”
金大娘前頭說過,她跟葉兒同村,都是金家村人士。
那邊“金”姓人家最多。
宋玉枝不出奇地頷首,表示自己記住了。
吳家小姑娘便樂呵呵道:“我奶說賤名好養活,家里就一直沒給我起大名,一直叫我丫頭、大丫,說什么等來日說好親事了,再給我起個好聽的。師父,不如你給我起一個吧?”
宋玉枝沒想到在家里受寵的小徒弟,居然連個大名也沒有。
不過這種情況也常見,一來古代孩子夭折率高,很多人家都跟吳家人一樣,相信賤名好養活。又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想不出什么既好養活、又文雅的名字。
二來是因為女子成婚后,多半就變成了某某氏,姓名就變得可有可無。
甚至連宋玉枝的娘親周氏,都沒有一個大名,只在待字閨中時有過一個乳名,不大適合用來稱呼。
宋玉枝看向吳家夫妻。
他們夫妻正是歡天喜地的時候,無有不應的。
吳大叔立刻道:“俗話說‘投師如投胎’……”
吳大嬸趕緊拉了他一把。
確實有那么一句俗話,叫投師如投胎。
但下一句卻是選徒如生子!
宋玉枝看著才多大?
他一個大男人若是扯出什么生子的話,可就太冒犯了!
他們夫妻恩愛多年,頗有默契,吳大叔當即會意,止住話頭。
吳大嬸接過話茬笑道:“既然俗話多說了,拜師就像重獲新生,那小娘子你來給丫頭起個名字,就最合適不過了。”
人家家長都同意了,宋玉枝也確實不想讓自己的徒弟,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有。
她便思索了半晌,說:“叫‘葵兒’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