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都覺得敗興無比。
絕大多數人嘟囔幾句,也就準備散了。
偏還有不好相與的,有個漢子嘟囔抱怨完還不算,撇嘴道:“開業儀式都這般簡陋了,可見這食府的東家沒啥實力……這宋記早晚要黃!”
這時候便有熟客聽不下去,打抱不平道:“人家宋記開業的大好日子,不過就是沒給你們瞧上熱鬧,至于在大好日子里,說這種晦氣話嗎?”
“就是!人家宋小娘子好手藝,城外碼頭誰不知道?老兄,你這話說的忒沒見識!”
那說晦氣話的漢子被人當眾一通說,自覺臉上無光,嗓門也越發大起來,“我家就住在這塊,比你們這些城外的下九流富裕多了!到底誰沒見識啊?”
嚷嚷完,他又伸手指著宋記的門臉,嚷嚷道:“你們自個兒瞧這門頭,好端端分作兩間……誰家食肆就只弄這么小一個大堂啊?!能擺下兩張桌子嗎?這宋記的生意能長,我‘李’字倒過來寫!”
“好端端的論著事兒,你嚷嚷什么?”
“還有什么叫‘我們這些城外下九流’?都是豐州城的老百姓,你看不起誰呢!”
雙方的動靜鬧得有些大了,自然而然地傳到了宋玉枝耳朵里。
做買賣這么久,宋玉枝對這種情況已經司空見慣,基本上只要鬧得不太出格,宋玉枝都不會橫加干涉。
畢竟雙方都是客人,得罪哪邊都不好。
但這次不同,眼看著雙方就要因為自家產生爭論,開始地域罵戰了。
宋玉枝就立刻笑盈盈道::“宋記新開業。往后還指望各位多關照。今日這開業儀式確實欠缺了一些……不過我是想著,與其浪費人力物力在儀式上,不如給諸位一些實際的優惠。今日宋記酬賓,所有消費都只要九成價。每位進店的客人,還送一碗粥湯。另外還有其他優惠,諸位進店后一看便知!”
作為宋記食府的東家,宋玉枝這日總算是把周氏看不慣久矣的、半新不舊的衣裙給換下了。
她梳著女兒家常梳的垂鬟分肖髻,發上只用了一根木簪,并無其他任何裝飾,身上穿的是一件鵝黃色細布對襟衫子,用一條桃粉色的襻膊綁住衣袖。
整個人看著既清爽,又干練,再配上那明媚的笑容,就跟鄰家姑娘似的,親切無比。
這話從她嘴里出來,并不會讓人覺得油滑,只會不由自主相信,她是真的想回饋客戶,這才在別的地方削減了開支。
再加上,宋玉枝雖然是為了打斷爭論,才特特此時出聲。
但她沒說假話,她雖然在儀式上省了銀錢,卻也知道有些地方的銀錢不能省,尤其是開業酬賓這一環節。早就做好了相應的安排準備。
故而隨著話音落下,趙大娘就拿出一張嶄新的、紅紙黑字的告示,貼到了兩邊門臉正中間。
新告示第一行,就是“宋記開業大酬賓”幾個大字。
下頭的內容還真跟宋玉枝說的差不多!
方才幫著宋玉枝說話的熟客,越發有理有據了。
“看看!人家小娘子哪里沒實力了?就是想把銀錢花到刀刃上。”
“小娘子真真大方!老兄快別和他廢話了,趕緊進店去。晚了可真不趕趟了。”
被這么一提醒,大伙兒才注意到有不少人已經往鋪子里沖了!
這會子哪里還顧得上同人爭論?他們趕緊跟上。
那姓李的漢子還在不屑地撇嘴,“一碗粥湯才值幾文錢?至于這樣猴急嗎?果然都是沒見識的鄉巴佬……”
說歸說,這人還是抬腳往鋪子里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