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城內的清凈寺也是暑熱難當,而城外山林間的慈光寺反而成了香餑餑。
不少貴人、富戶的女眷,都會選擇去慈光寺小住一段時間,既能禮佛,也能避暑。
她們出手大方,幾十、上百兩的香油錢說添就添。
相對的,慈光寺得照料她們的飲食起居,也不能讓貴客們跟他們這些苦修的的僧侶一樣。
便少不得要來購置一些冰,給她們改善居住條件。
聽完掌柜的解釋,眾人恍然地點了點頭。
但還有人覺得不對,“便是掌柜不說,我也聽聞過慈光寺是避暑圣地,但往年也沒聽說他們能掙……能收到那樣多的香油錢啊!買冰都按窖論!”
“客官有所不知,這里頭還有一層原因呢!不知道諸位可還記得朝廷頒布的那‘催婚令’?”
今年年初,朝廷下發了詔令,劃出了紅線,讓所有年滿十七的姑娘家,都得出嫁。
雖然超過紅線,需要繳納的幾兩罰銀,在大戶人家那里并不算多少銀錢。
但大戶人家恰恰正是最看重名聲的,哪兒能看著自家姑娘成為紅線外的老姑娘呢?
詔令一下,他們就在給自家適婚的姑娘相看人家了。
一時豐州城內還掀起過一陣子相親、出嫁的熱潮。
而謹慎一些的大戶人家,卻是急歸急,卻也怕忙中出錯,耽誤了自家姑娘一輩子。
便到了現下,經過半年時間,才給自家姑娘相看好了人家,定好了婚期。
出嫁在即,旁的事務都能由雙方家人操持,但姑娘家自個兒也忙啊!
繡嫁妝只是一方面,很多姑娘家還會在婚前,特特去寺廟清修一陣子,吃上一程子的齋飯。
務求來日給新郎官留下了個好印象!
掌柜壓低聲音道:“很多小姐的名諱,我不敢擅提。但總歸城里排的上號的人家的小姐,近來都在慈光寺小住……她們金尊玉貴,又出嫁在即,不容一點馬虎,自然比往年還大方!”
城里排的上號的人家,那不就是知州、同知、通判……那么幾家。
冰局里的一眾客人立刻不敢再問什么,有些怕惹禍上身的,那更是直接開溜。
宋玉枝還得回鋪子里,便也跟著他們一道離開。
只是離開之前,她恭恭敬敬地對著那和尚見了個禮。
趙大娘奇怪地看了她一眼,臉上的神情好在說:“往常怎么不知道你這般虔誠?”
宋玉枝往常對神佛雖有敬畏之心,卻跟“虔誠”兩個字不搭邊。
她給和尚見禮,其實是感謝他給自個兒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新方向!
一個不需要花費現有流動資金,也能讓宋記有冰可使的法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