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記這邊的烤鴨限量,一日只賣三十只,他們午間過來經常輪不到,干脆就早點過來一趟,把午間給預訂上。
宋知遠收銀錢登記,宋玉枝則要去灶房準備晨間要賣的朝食,便沒再接著閑話。
一個忙碌的白日過去。
因為時下的人大多都是在家過七夕節,宋記的晚市比平時還冷清一些。
飯點過去之后,宋玉枝提前了半個時辰打烊,讓伙計們早些回去過節。
回到清水巷的時候,天色才將將發黯,宋玉枝同伙計們揮別,正準備往自家院子鉆。
宋知遠在旁邊輕咳一聲,宋玉枝反應過來,那雙鞋墊還揣在身上,未送給沈遇呢!
她腳下一頓,周氏和趙大娘換了個眼色,拉上宋知遠,進了宋家小院。
宋玉枝回首,毫不意外地瞧見了等在一旁的沈遇。
弟弟沒說錯,近來宋記推出了新菜,又剛同清風客棧建立合作,宋玉枝的時間和精力都被占滿了。
別說是七夕禮物,就算是婚禮流程準備到哪一步了,她都不甚明了。
甚至已經好幾日,她同沈遇說的都是鋪子里的事,沒有關于私事的只言片語。
換成別人,早該對她有意見了。
也只有沈遇這樣好性兒的,一點不滿都沒有。
宋玉枝心中升起愧疚,一時間也不知道怎么把那雙普普通通的鞋墊拿出手。
見她沒動,沈遇走到她身旁,低頭問她:“不進去休息嗎?”
宋玉枝搖了搖頭,說:“今日打烊早,客人也不如之前多,我不怎么累。”
沈遇彎了彎唇,說正好,“我有東西想給你看。”
宋玉枝頷首應下。
她本來還以為沈遇要帶她去別的地方,但沈遇說完之后,只是取出鑰匙把自家院門給打開了。
宋玉枝跟著她進了去。
自打他們母子搬過來,宋玉枝沒少往隔壁來。
此時院子還是那么個院子,但許多東西都不一樣了,添上了一些嶄新的家具和擺設,看著更整潔溫馨了。
沈遇再把東廂的房門打開,引著宋玉枝進去。
這處就更不同了,原先這間屋子是沈遇一個人在住,除了一張土炕外,就只有一副桌椅,一個擱衣服的箱子。
現下里頭的墻被重新粉刷了一遍,土炕上多了兩床大紅色的喜被,一個雙開門的大衣柜,兩個樟木箱子,一個洗臉的架子……
每樣家具都是嶄新的,上頭還掛著紅布攢成的花球。
一個屋子被像模像樣地布置起來,再沒有空曠之感。
宋玉枝反應過來——沈遇是帶她來看兩人的婚房了。
“我前幾日就給周師傅去信詢問了,他得知我們要在這里成婚十分高興,不止送來了禮金,還讓咱們我們隨便布置。他卸了刀頭的職務之后,便沒有進項了,又還在養病,我就做主把禮金退回了,回信說收到他的心意了。”
“不過到底時間倉促,只能把屋里的墻粉刷一遍,地磚和外頭都……”
宋玉枝伸手摸上那嶄新的木桌,見到桌上寫了一半的婚禮流程,心中熨帖又慚愧地喊了一聲沈遇,“這已經很好了。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