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證明宋玉枝并沒有看錯人——
呂掌柜來到宋記后,不僅憑借八面玲瓏的手段,讓宋記的生意上去了一個臺階。
后頭宋玉枝做出新菜,也是第一個讓他試吃,然后根據他的建議,進行小范圍的調整,使新菜更合北地百姓的口味。
連宋玉枝帶徒弟,都不用跟先前那樣親力親為了。
很多時候,宋玉枝忙不過來,都是讓呂掌柜去品嘗倆徒弟做出來的吃食,然后他分析出不足,再去指點葉兒和葵兒。
可以說,兩個小徒弟近來能有那么大的進益,也離不開呂掌柜的幫忙。
他這還叫沒有廚藝天賦,啥樣的人才叫有天賦呢?
呂掌柜再次嘆息,“也就是東家問了,我才說。這件事我從來沒跟旁人提起過。早年我進吉祥酒樓的時候,就是進的后廚。初時曹師傅對我還真是頗為和顏悅色,那時候廚房里的人都說,我大概是祖上積德,要被曹師傅收為徒弟了。連我自己都那么認為的,直到有一日……”
有一日,尚且沒那么老邁的曹師傅,應客人的要求,親自下廚做了一道佛跳墻。
他留了兩小碗湯底,讓呂掌柜幫忙嘗味,評出哪一碗更好喝。
那兩碗湯,不論是賣相色澤、還是氣味都是一模一樣,一樣的濃香四溢,余味無窮。
以至于時隔多年后,呂掌柜現在說起時,都不由自主地露出回味的神情。
宋玉枝試探著問:“掌柜選錯了?”
呂掌柜說是,“兩碗湯味道相差無幾,我選了其中一碗我個人認為更好的。惹得曹師傅大發雷霆,指著我鼻子說‘豈有此理’、‘不懂裝懂’之類的話,從那之后他便待我和其余雜工就沒有差別了。但后來王老太爺過身,酒樓里的掌柜和管事經過輪換,我差點被辭工,曹師傅還是為我說了一句話。也多虧他為我說話,我才能留下來。后頭我就從大廚房轉到前堂做工了。”
哪個愛吃的人,沒想過自己參與到美食的制作中呢?
即便是蘇軾那樣的文人雅士,也琢磨出了許多流芳百世的食方。
可呂掌柜被曹師傅厭棄了,注定不可能再在吉祥酒樓,繼續走學廚的路子了。
想來當時他轉工時,心中肯定也有很多無奈和不舍。
宋玉枝忙道:“掌柜別傷懷。我聽人說,種一棵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你現在若是還想學廚,我也可以教你。只要你不嫌棄我年紀小和時間少。”
呂掌柜不禁笑起來,擺手道:“我哪里會嫌棄東家?實在是我這把年歲了,精力和熱忱已經不能同年輕時相比。即便我厚顏讓東家教我,也不過是浪費的東家時間罷了。何況,現下時不時就能嘗到東家鼓搗出的新奇吃食,東家還會聽取我的意見和想法……我又何必執著于自己烹飪呢?”
精力倒是還好說,熱忱卻是消逝后再難尋回的。
宋玉枝沒再就這個話題多說什么,頷首道:“掌柜說的不錯,就瞧我的吧。前頭王家人和曹師傅不帶掌柜去,我帶你去。去了后若是僥幸能贏。我自會讓那曹師傅知道,他錯過了什么樣的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