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每年這會子,霍老夫人都在清凈寺主持臘八粥會。
很多大戶人家的女眷都在受邀之列,然后從獲勝者那里預訂臘八粥。
去年宋玉枝雖贏了,無奈當時她連個鋪子都沒有,只是碼頭上名不見經傳的攤販,便只接到了二三十桶臘八粥訂單。
今年霍老夫人不在城中,那些個人家便按著自己的喜好購買臘八粥。
宋記如今作為行業中的翹楚新秀,又剛當選了管家食肆,正是風頭無兩的時候。
加上沈遇成為教頭,統領整個民兵營的消息不脛而走,多的是人想同宋記拉近關系……
今年臘八粥的訂單量可想而知。
這日宋玉枝按著早年擺攤的作息來的。
凌晨時分,她就集結人手來到了鋪子里。
還按著她先前的配方,在臘八粥里多旁人家沒有的白蕓豆,宋玉枝熬煮了一鍋又一鍋的臘八粥。
民兵營的兵丁過來取飯食的時候,宋玉枝才剛完成一系列預訂單,先后賣出去了近百桶臘八粥,暫且休息上。
為啥說暫且呢?
當然還是因為預訂單是做完了,但宋記鋪子里來往的客人,大多也會想在這一日喝上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
宋玉枝總不可能只賣給大戶,而不賣給普通客人。
故而收到沈遇的回信后,還要接著熬粥的宋玉枝,實在沒時間和心力第一時間打開細看。
就這樣一直忙到下午晌,宋玉枝宣布打烊——
其他地方的古代人如何過節暫且不論。
但北地一帶的百姓,逢年過節都講究一個和家人團聚的傳統。
便是不打烊,晚市的生意也不會太好。
等回到家里,宋玉枝脫了外衣,躺上炕就睡著了。
一覺睡到黃昏時分,宋玉枝起身洗了把臉,點起蠟燭,便對著燭火展開了回信。
沈遇的字跡就比她好上太多了。
信里,沈遇對照著宋玉枝的去信,一一做出了回應。
首先,沈遇也寫他的近況。
不過他這部分的內容,還不如宋玉枝呢。
畢竟兵營中的很多事兒,不能對外人道。
兩人的書信又要經過旁人的手,沈遇以身作則,自也不能例外。
于是沈遇就跟貼上“課程表”一樣,寫了他每天什么時辰起身,操練了多久,吃了多少飯,晚上什么時辰睡覺歇息……
估計是沈遇察覺到這部分內容太過簡單和枯燥,筆鋒一轉就說起了別的。
他說起了吃食相關的話題。
自打小石頭等人來過一趟宋記之后,來宋記提取飯食就完全不算是活計了,而成了獎勵。
牛二那廝又已經被趕出去了。
一眾兵丁個頂個地認真,卯著勁表現自己,就是為了爭取能來宋記參觀一番,喝上一碗骨頭湯。
宋玉枝看著也不嫌枯燥,反而翹起了嘴角。
難怪她午間讓那幾個兵丁多等一陣子的時候,他們非但沒有一點不愿,還答應得特別爽快。
敢情參觀宋記都成了獎勵的一環了。
也得虧宋玉枝今日雖沒給他們盛湯,但一人給他們分了一碗滿滿當當的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