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們負責的活計,關系到送往兵營的飯食,就也不用擔心他們會不盡心。
問完,宋玉枝就開出了相應的待遇,“年前城里的散工,一天是三十文錢。你們平日里都辛苦,我不需要你們全天上工,只做到午后。就按十五文錢算怎么樣?另外還管兩餐飯,飯食不敢說多好,就是鋪子里賣剩下的吃食,有什么吃什么,總歸讓你們吃飽。”
幾個小兵丁沒有在第一時間回答,你看我、我看你的。
宋玉枝還當他們身上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規定,比如在兵營外的時候,不能隨意領差事什么的。
卻看那小石頭漲紅了臉,支支吾吾道:“工錢方面,教頭夫人看著給就行了。就是提供兩餐飯,還是算了吧。我們太能吃了。”
其余人這才跟著開口,“對。我們本身就飯量不小,最近操練起來,飯量就更……”
“原是操心這個。”宋玉枝不禁笑道:“我日日負責你們的飯食,我哪兒能不知道你們的飯量?倒也不用想那么多,我都說了提供的飯食是賣剩下的,我們鋪子里伙計不少,但賣剩下的吃食也不少,我們又不對外售賣隔夜的東西,放著也是浪費。若是你們把剩飯剩菜都吃完了還不覺得飽,我也就不管了。”
得了她這樣的話,小石頭等人也沒啥不好意思的了,當即就異口同聲地應承下來。
后頭宋玉枝就讓趙大娘把人領走了,讓趙大娘給他們分配活計,順帶也能讓趙大娘從他們口中,問一些無傷大雅的兵營情況,例如沈遇是不是如信上所說,真的把自己照顧好了,也好讓趙大娘徹底安心。
天光大亮的時候,宋記開始照常營業。
早市先后到了三四十個兵丁,午市人更多一些,加在一起,人數已經接近一百。
加上宋記本身的客人,絕對不是個小數目了!
若不是宋玉枝晨間臨時起意,招了五個短工,不然還真是應付不來,起碼趙大娘和劉大全他們三人洗碗的速度跟不上。
依照沈遇在信中所說,這次休沐的人數不超過兵營里的一半。
也就是其中接近一半的人,都來宋記消費了。
這還是尚沒發月錢的時候呢!
等他們這次結束休沐,回到營地里好一番宣傳,年前再拿到第一個月的銀錢,想也知道宋記后頭的生意會更好。
宋玉枝不由就動了長期從兵營薅臨時工的想法——
沈遇手底下訓練出來的人,哪怕才剛操練了一旬,也比外頭隨意找的散工,更有紀律性、更能吃苦,還不用去調查他們的背景,畢竟入營的時候,衙門可都已經考核過了。
雖然他們確實比一般同年紀的小子能吃,但他們不會挑肥揀瘦。
就好像今日午間,宋玉枝用客人沒帶走的鴨架子,多熬了一大鍋鴨湯。
他們就吃得津津有味的,也不覺得鴨湯和骨頭湯重復,還把沒什么肉的鴨架,都撈出來仔細啃過了一遭。
同樣的工錢,雇用這樣的臨時工,縱然要多付出額外的飯食,卻讓宋玉枝覺得格外的舒心。
宋玉枝說干就干,打烊之前就給寫了一封家書,讓小石頭明日回營的時候帶去給沈遇。
倒不是她擔心沈遇會不同意自己這想法,畢竟面對她的時候,沈遇絕大部分都談不上什么原則。
這次更不會觸犯到什么禁忌。
而是宋玉枝決定把這份雇傭,補充到他設置的那個獎勵環節里,讓每旬表現最優異的兵丁決定要不要來。
防止有兵丁為了這份活計,過早地來宋記排隊,浪費難得的休沐時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