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情形自然是有些古怪的。
若方家不是皇家未來的姻親,方家大夫人缺席這樣重要的場合,眾人說不定已經非議起來了。
現在她們提到這個,卻不敢編排方家大夫人的不是。
很快,有人用不大不小的聲音,幫著解釋起來:“你們不知道,方家大夫人昔年同方家大老爺剛成婚,就一道去往邊境運送糧草,在那里懷上了方大姑娘。后頭她在豐州城里早產生女……豐州城是什么樣的地界,大家都知道,缺醫少藥的。方大夫人在生產時落下了病根,身體便一直不怎么好。近日聽說又病得厲害了,方家唯恐方大姑娘過了病氣,這才讓她寄居在外頭。宮里都知道這件事,想來便是她不來,也不會見怪的。”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原是這般。方大夫人連自家女兒都照拂不了,那估計是病得厲害了,缺席宮宴倒也情有可原。”
“陛下登基也有兩月了,二殿下更已過了弱冠之年。好日子眼看就要到了,說不定來日一沖喜,那位大夫人的病也就不藥而愈了。”
因為宋家同方家關系匪淺,眾人想著宋家必是知道內情的,說這些話的時候便也沒想避著宋家人。
宋玉枝聽過一耳朵,倒沒想到方家同豐州城還有那般淵源。
方如珠真的是因為親娘身體很不好了,方家怕影響了她的婚期,這才讓她一直住在自己家的?
可轉念一想,宋玉枝又覺得哪里不對。說不上的哪里不對勁。
來不及細想,此時偏殿已經坐得滿滿當當,忽聽太監宣偏殿的一眾女眷入正殿覲見。
宋玉枝便也顧不上想那么多,同周氏她們一道起身,前往正殿。
偏殿的女眷少說也有四五十人,排成了數排,依次進殿,送上壽禮,恭賀太后千秋。
排隊的次序,宮人并不會去特地安排。
但眾人心中自然有數,就是按著各家的官職高低排的。
宋玉枝雖然不認得那些官眷,并不知道各家大人職位的高低,但親爹從六品的官職,想來在場也鮮少有人會比他低。
宋玉枝便和家人一道排在隊伍的最后頭。
這次排隊,就比宮門前的那次慢多了,畢竟在宮門口的時候,眾人只是例行公事。
現下覲見太后,對各家來說都是難得的露臉機會,自然就想著盡可能延長時間了。
太后那邊,想來也是為了彰顯對功臣家眷的恩典,所以每位官眷都被留下寒暄了幾句。
這么想著,宋玉枝放平了心態,耐心地等候起來。
宋玉錦可就沒有這種好心態了,往年她進宮,作為首輔家的孫女,可都是直接進入正殿,哪會像現在似的,現在偏殿等了半早上不說,現下又要站在太陽底下干等?
但是她再不情愿也沒用,宋玉枝一個眼刀子掃過去,宋玉錦下意識地就把到嘴的抱怨,給咽回了肚子里。
一等就是半個多時辰,快到正午的時候,總算是輪到了宋玉枝等人。
宋玉枝用帕子簡單抹了抹汗,捋了捋被汗水濕潤的碎發,跟著宮人進了正殿。
“臣婦/臣女,恭賀太后娘娘圣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