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己尚且懵著,其他人就更別說了,都是錯愕異常。
“武安侯夫人,快結旨吧。”大太監并不見怪,輕聲提醒。
宋玉枝定了定神,“臣女……臣婦接旨,謝陛下隆恩。”
圣旨交接過后,大太監請宋玉枝起身,又躬身上前,和太后言語了幾句,解釋說:“陛下今日十分高興,宴上吃多了酒,怕是一時半會兒過不來了。”
太后不以為意地笑道:“今日雙喜臨門,確實是難得的好日子。皇帝平日辛苦,今日松散些也無甚。你讓他只管高興,不必記掛哀家這里。”
大太監應喏一聲,從仁壽宮離開。
那個跟在宋玉枝身邊的宮人快步跟了過去,奉上蘭貴妃早就備好的賞銀。
等前朝的宮人散了,太后讓眾人繼續吃宴,鴉雀無聲的大殿恢復了熱鬧。
宋玉枝捧著裝有圣旨的錦盒,下意識地就要往偏殿回。
“武安侯夫人這是去哪里?”
“先前我瞧著我武安侯夫人便不凡,正想同侯夫人攀談,卻苦于沒個由頭。”
“沒錯。武安侯夫人別急著走,好歹同我們說說話。”
“武安侯夫人頭上這支翡翠簪子,水頭真好,造型也雅致。看著像是有銀錢也買不到的,可是宮里貴人賞賜?侯夫人插戴著,也太相襯了!”
一眾整個上午,都沒分出一個眼神給宋玉枝的官眷,笑盈盈地將宋玉枝圍住,攔住了宋玉枝的去路,寒暄道喜。
要擱平時,宋玉枝自然能進退得宜地應對。
但今天才過去了半日,就已經接連發生了數樁連宋玉枝都始料不及的變故,她眼下實在有些疲憊,需要找個地方安靜一會兒,沒心情同陌生人交際應酬。
無奈老話常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眼前這些又都是官員家的夫人和小姐,并不是宋玉枝從前日常招待的普通客人,輕不得的,重不得的。
宋玉枝便只能強壓住翻飛的思緒,同她們應酬了幾句。
好在,這情況并沒有維持多久。
蘭貴妃后腳過了來,同太后道:“晨間天還陰沉沉的,這會兒卻成了好天氣了。母后,咱們不妨去聽戲?”
皇后聞弦歌而知雅意,“妹妹說的不錯。晨間看著天氣不好,本宮還當南花園的戲臺子是白搭了。如今正好熱鬧一番。”
太后接了帕子擦過嘴,扶著宮人的手站起身,“蘭兒說的在理,前幾日鐘鼓司才排了新戲,哀家早就想聽了。”
壽星發了話,眾人自不好再“揪”著宋玉枝不放。
且一品侯夫人再煊赫,那怎么也不及宮中貴人的分量。
眾人齊齊跟著太后一道前往南花園。
眨眼的工夫,殿內清靜下來。
宋玉枝松了口氣,捧著錦盒和自家人碰了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