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一個完全嶄新的戰術體系,正利用高麗的戰場,進行不斷的試練。
在此之前,除了高麗之外,天下并沒有一支真正意義的海軍。即便是高麗的海上戰兵,也是由水性更好一些的步卒組成。
將高麗海上力量徹底摧垮之后,再發展純粹的海軍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而未來若要與蒙古人對抗,可不是占據幾個沿海的港口便可以解決。
是以,在高麗作戰的日月島軍,開始組建“海軍陸戰隊”。
就是要求這支部隊的士兵,兼備海上與陸上的作戰能力。
高麗雖小,卻有漫長的海岸線。即便是高麗最強盛的時候,也不可把所有的海岸線都防護到位。
情報先行,在掌控高麗軍隊基本布防的前提下,借助海船的運兵能力,可以將兵力隨意投放于防備的空虛之地。
不需要考慮退路,不需要擔心供應線被切斷,不需要考慮后勤支援的不足。敵進則我退,敵退則我擾,柿子專挑軟處的捏。
如此便能以最少的兵力,將數倍于己的敵兵,玩弄于股掌之間,令其一刻不得安寧。當敵兵的戰意被削弱,后勤被拖垮,軍隊疲于奔命而只能困守于一城一池之時,再進行慢慢的蠶食。
這樣的戰爭,不會畢其功于一役,卻可以用最少的代價,來獲取最大的勝利。
失去江華島的高麗王室一而再、再而三的議和請求被拒絕之后,如今只能坐以待斃。
軍事上的失敗,經濟上迅速崩潰,留給他們的只有所剩不多的倔強。
歷史上的高麗,確實相當倔強。只是他們倔強的根源,在于確信入侵者不會長久駐留于高麗。如唐朝軍隊,在數次遠征之后,雖然滅了高句麗,卻終究要回歸中原。
日本的數次入侵,更像是海盜的行徑,給點錢糧便能輕易打發。
若不是為了入侵日本,蒙古人顯然也看不上這片貧瘠之地。
高麗王室顯然根本無法理解,日月島軍到底看到了高麗的什么。主戰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弱,主和的聲音卻也不知該如何去滿足日月島軍的條件。
想勾結日本以共同抵抗日月島軍的行為,也因為主力戰艦的毀滅而沒了下文。
剩下唯一的一條路,便是指望朝廷的援救。
雖然高麗王室并不知道朝廷如今的現狀,雖然高麗國最為尊貴的王后、忽必烈之女、母儀海東的忽都魯揭里迷失泣血成書,一再向大都求救,然而當大同江上游的北部區域被乣軍完全占領后,陸路交通便被徹底切斷,插翅難越。
高麗與中原隔海相望,原本只要自西海岸渡過不到兩千里海路的渤海,自直沽上岸便可抵達大都,最多也不過花費半個月時間。如今卻得自東海岸偷偷下海,繞過長白山以北登陸,再拐上一大圈,經沈陽、大寧路前往上都,全程已近四千里。即便在上岸之后可以順利尋到馬匹代步的話,估計也得兩個多月才能到得了上都。
心存僥幸的高麗王室,已經派出許多信使繞行北上,希望可以讓元朝上國的皇帝與大臣們,聽到高麗的心聲,天降雄師以幫助他們驅逐殘暴肆虐高麗國土的日月島軍與乣軍。
他們卻不知,這最后一條通往中原的道路,也即將被徹底切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