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袁耀的角度來看,郭奉孝還是挺有上進心的。
他投大乾,并不只是為了給曹操報仇。
或許還存著助自己成就霸業、名垂青史的心思。
郭嘉有這樣的心思,就好辦。
自己善用郭嘉之計,甚至可抵十萬精兵。
袁耀對郭嘉問道:
“奉孝先生,敢問這‘人心’二字何解?”
郭嘉輕聲解釋道:
“袁紹麾下人心不齊,矛盾重重。
他的謀臣、武將之間都有矛盾。
而其中最激烈的茅盾,便在袁紹的三子身上。”
“袁紹的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皆是野心勃勃之輩。
他們都想爭奪偽燕太子之位,將來也好更進一步,當上偽燕的皇帝。
我大乾若能挑撥偽燕諸皇子內斗,必然能將其國力削弱到一個極低的地步。
到那時,主公想取燕地,豈不是易如反掌?”
袁耀道:
“袁紹諸子矛盾雖深,可也沒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以袁紹的威望,足以壓制住他們。
想讓袁紹的兒子鬧出大亂,只怕也不容易。”
郭嘉應道:
“所以,當有智謀之士前往燕地,為主公施行此策。”
賈詡聞言,不留痕跡地退后半步,退到了人群之中。
之前主公謀劃西涼,便讓自己走了一遭。
雖然自己有驚無險的回來了,可賈詡心里很清楚,在西涼的每一天,自己都有喪命的風險。
這種危險,賈詡可不想再經歷一次了。
賈詡不想玩命,郭嘉卻不怕。
郭嘉對袁耀一拱手,正色道:
“嘉這條命,是主公給的。
為了主公大業,吾縱然舍去性命,亦在所不惜。”
“吾愿親自前往燕地,為主公謀劃布局!”
郭嘉這一番言語,更加贏得了眾人的欽佩。
這郭奉孝,是真愿意為大乾出力啊!
剛剛投效主公,還未來得及享受金陵城的繁華,更未享受到與其地位相匹配的榮華富貴,便要前往燕地。
這樣的良臣,誰敢質疑他的能力?
誰又敢說他對主公不夠忠誠?
袁耀麾下的臣子們幾乎可以肯定,只要郭嘉這次能夠成功施行他的計策,助袁耀攻取大燕。
那么他便能憑此功勞,成為最受袁耀信任的謀臣之一。
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就更不在話下了。
袁耀還未表態,一直站在郭嘉身后的楊修也開口道:
“主公,臣也愿往!
袁紹子嗣眾多,對嗣位最有競爭力的便是袁譚、袁尚二人。
我與奉孝先生一同趕赴燕地,把握更大一些。”
袁耀沉默片刻,對二人道:
“潛入燕地的危險,你們知曉吧?”
郭嘉笑道:
“主公,想要成就大事,又豈有不冒風險的道理?”
“好,既然爾等有此心,那孤就不多勸了。
孤會讓錦衣衛與烏衣衛,全力配合你們。
此戰功成之際,孤必以國士相待!”
袁耀又與眾文武商談了數個時辰,一直到了夜半之時,眾人才散去。
如今乃是大乾建龍三年深秋,袁耀將用兵的時機,定在了建龍四年春。
雖然距離大乾出兵還有半年之久,可袁耀的種種準備與謀劃,已經如一張大網般鋪開,影響整個天下的局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