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市的一處社區。
籃球場邊。
四個年輕人談著話:“伙計們,打完球我們去看《超體》吧,我在雅虎論壇里看見不少人推薦,應該挺好看的。”
“《超體》?是斯嘉麗主演的那部啊,我聽人說,她在里面露肉了,嘿嘿。也不知道露的多不多。”某人愣了一下,好像期待起了什么。
“是部好電影,很爽快。”有知道的,補充了一句,“反正我前天去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無聊。”
“那你還去看嗎,羅尼?我都沒看過,我想去看看。”
“打球都打得累了,再看一遍也沒事。”被稱作羅尼的,也就是小伙伴中唯一一個看了電影的支持道:“挺不錯的,不像報紙說得那么差。斯嘉麗還在里面露溝了。”
“走,走,說得我都興奮了。”有人迫不及待的催促。
“走吧,走吧,我開車。”有人附和。
四個人開著車來到附近一家AMC旗下的連鎖電影院,隔得老遠就看到影院門口放著的巨幅《超體》海報,等進了售票廳,更是忍不住驚訝:“這些都是來看《超體》的?今天是星期三啊,工作日人還挺多。”
“可能吧,《超體》都上映好幾天了,還在周榜上掛著,注意到的人當然不少。”
“你倆排隊,我跟羅尼去買些飲料。”
任務分配完,被點到的2人老老實實地排隊購票,耳邊聽到的都是對《超體》的討論聲。
“《超體》真那么好看嗎?好不容易學校放天假,我還想去看馬特-達蒙演的《命運規劃局》呢。”
“放心了,肯定不錯,我同學在學校都安利多少次了,聽著就有意思,相反,你想看的那部我班上的人都說有些悶。”這是一對兄弟。
“兩張靠后排的票。蘇珊,你想吃薯條嗎?”這是一對情侶。
“來五張連座的票。”這是組團的。
“一共43.5美金,這是你的票,請收好。”這是努力工作的售票員。
“……”
再往里的一個柜臺,兩個工作人員熟練把爆米花或薯條裝進袋子,塞進微波爐里,然后轉動定時旋鈕。
影廳吸引了不少觀眾,院線也就指著賣這個和飲料賺錢,比賣票利潤大多了,但前提也是有優質內容誘惑著觀眾來影院消費。
......
“呂克-貝松也很厲害啊。”
洛杉磯,辦公室里,福克斯總裁吉姆-加諾普羅斯也在細致的查看影市情況。
旁邊制作部的制片人附和道:“是的,以4000萬投資撬動幾倍前景的放映市場,確實厲害。”他感慨道:“雖然有時也會失敗,但監制成功的那些商業電影,性價比都意外的不錯,投資風險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