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某些狂熱的粉絲,林肯紀念堂在早上5點到8點被政府協商著交給了劇組拍攝使用,而在每天取景的這段時間,里面是不會有外人的,怕出事。
就這樣,萬D院線總經理和萬影美國分部的負責人路易斯跟著帶路的工作人員進來后,一路對各種吊臂、滑軌視而不見,滿腦子都是跟萊曼的見面。
沒辦法,AMC的收購進行的很順利,等到收購工作結束,萬D院線就會一舉擴張成世界第二大院線集團,到了那時,他們對內容的需求只會加大,不會縮小,何況,他們的智囊分析團也全都認為AMC想要扭虧為盈,不再陷入財務危機,成為地產集團的拖累,那在改造影院的剛需被解決后,也必然要在電影制作端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才能更好的協調放映業務,且不只限于美國,內地也有這種渴求。
電影制作端最出成績、產量最穩定的只有那么幾家,這之中,迪斯尼除了《加勒比海盜》暫時還沒顯現出其他的優質真人電影系列,反而在商業地產轉型的方向上,兩家重合;
哥倫比亞不用說了,早被索尼招安,連帶著米高梅的版權庫也落入索尼手中,《007》徹底改換東家,萬D跟這么強勢、這么有野心想成為線下市場霸主,壟斷光盤、原聲大碟規格、制作、產銷、內容為一體的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也不覺得能有什么便宜可占,同理,華納、派拉蒙、福克斯都已經經營的很全面了,他們也都能間接的對院線市場插手,鋪設問題對他們來說幾乎不存在,巴巴的湊上去,不被坑就是資本家良心發作。
從這個角度來看,前世的萬D進軍好萊塢后,除了積極運作AMC,讓它財務變得好看運作上市,以及通過買買買的方式,擁有了拷貝、制作、發行基礎后,最想接觸的就是獅門。
當然了,那時的獅門有很多資本感興趣,華爾街都有一部分資金進去了,萬D求購無門,搞得王建霖同志公開放話:“我的目標是買好萊塢的公司,并把他們的技術和能力運用于中國市場。如果派拉蒙影業、20世紀福克斯公司、華納兄弟公司、迪士尼公司、環球影業、哥倫比亞公司這六大電影公司中的某家或者資產健全的子廠牌愿意賣給萬D,萬D都有興趣。”
他甚至進一步強調說:“只有這六家是真正的全球電影公司,其余公司都算不上全球性這個層次。如果我們要建立一個真正的電影帝國,擁有他們中的某些公司是一個必要的步驟。”
放話的目的,一方面是他真的有迫切的產銷需求,借債融資能吃下任何一家制片的業務,一方面也是刻畫出一個錢多的形象,繼續追求其他二線廠牌。
看萬D怎么做的就知道了,獅門沒理他,立馬又跟傳奇影業勾勾搭搭,并最終吃下......而在買入傳奇娛樂之前,一些國際性的項目投資萬D早展開了,他們也沒把希望全寄托于收購補充競爭力。
放到眼下,獅們雖然經營的還是比較可以,但不夠亮眼,自然萬D自五大真人電影山頭之外,力求能跟螢火蟲牽上線,他們倒是也想牽線漫威,但奈何當初萊曼中國之行時,這方面一點都沒松口,明顯沒可能——就跟傳奇影業跟華納合作的蜜月期,《哈利-波特》一整個系列都跟傳奇影業沒關系,萊曼也不想萬D的資金進入漫威,一毛錢的牽扯都不想。
兩方各自打著小算盤,哪會交心。
......
路易斯跟在總部來得高層身邊,第一次在首映禮之外的場合近距離的見到了萊曼。
外面現在有一些小報都把他的財富經歷神話了,但在真正進入財富階級的人來看,只是晉身之梯難尋,其他方面反而不夸張。
套用王建霖的一億論追溯理解一下放在這里也是可以的,一個白手起家的人賺一億很難,但在一億的基礎上賺到10億,卻又相對來說足夠簡單。
古今中外,對如何積累第一桶金從來都是要花費些心思,但有了生產資料,只要順著成功的道路走,做出的判斷總是想清楚,那就不一樣了。
當然,萬D總經理也感覺萊曼比上次更有“氣勢”了,或許是《復聯》太成功,瞧他總不自覺帶上世界上僅有的兩位“15億”大導演之一的光環。
一番客套。
他頗為恭敬地道:“前面一直很忙,還沒有正式來這邊拜訪一下您,真是不好意思。”
“沒關系。”萊曼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