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計們,我不開玩笑,這部電影在我眼里比《美隊2》還要棒。我是和幾個朋友一起去看的,去之前,我從沒想過一部超級英雄電影能讓我們幾個從頭樂到尾,真的,這種感覺有點難以形容:它不酷,戰斗場面也跟兒戲一樣,但就是能讓人很歡樂,看完之后心情舒爽。”——
某臉書大V博主。
“我就想知道,電影出現的那些歌曲有沒有人能給我列個歌單。真的,那些歌太有意思了。”
某推特求助的。下面有人好心提示,“Spotify(和蘋果音樂應用爭雄的在線音樂平臺之一)上推出了《銀河護衛隊》的金曲合輯。”
“哈哈,星爵尬舞的那段太好笑了。羅南(司馬臉):Whatareyoudoing?連問三遍,每遍都很搞笑。”
公映次日的早上。
滾導心情美麗的坐在電腦邊,刷新著社交平臺的信息,瀏覽《銀河護衛隊》的影迷最新留言。
他樂此不疲的刷著,因為評論基本上都是稱贊,什么配樂啊,演員啦、導演啦、客串花花公子的斯坦-李以及凱文-費奇等都成為了被集中贊揚的對象。
這種被觀眾夸獎的感覺很能讓一個導演心里滿足和高興。
不僅意味著作品被人接受,也意味著負擔如此制作壓力的A類大片觀影熱潮能否掀起,他的事業高度如何。
那看到影迷們在各自的社交帳號口口相傳,免費、積極地給電影進行病毒式推廣,就別提有多舒服了。
要知道,漫威的導演雖然好當,但失敗了可就真的被打入谷底,圈內人都知道是凱文和萊曼規劃方向,那如果連執行都做不到,對導演能力的質疑也太大了——滾導看得還是蠻清楚的。
他握著鼠標的手又拖了一下,看到一條讓他笑到瞇眼的評論:“漫威,你看見了嗎,《銀河護衛隊》拍攝續集不找這個導演來拍,我會很失望的。”
該評論竟然獲得了非常多人的點贊。
滾導心里有些感概:在此之前,我還是一個討生活的B級導演,轉眼間也跟那些大導演一樣擁有很多的支持者了。
這就是品牌的輻射能力嗎。
想完,他就跟自己的經紀人商量怎么利用這個機會拿到更好的續約條件去了。
捧人歸捧人,利益不能丟,不過,他也沒想過獅子大開口惹怒漫威丟掉工作就是了。
這其實是一個雙向選擇,漫威也不介意給導演加薪,畢竟人家能為你創造更多的利益,但前提是適量、清醒,有度……
**********
《銀河護衛隊》第一天的票房成績,藍蝶的工作人員在第二天上午就匯總了出來。
因為第一批同步公映只在歐美、中東、南美、亞州等地,共涉及52個地區,所以首日入賬只拿到了6850萬。
單以北美來說,3720家影院,共6300多塊銀幕,排了四場,平均上座率達到了百分之72.6,創收3114萬美金。
當然,首日6850萬的銷售情況也只能說達到了眾人的心理預期,畢竟該作的制作成本高達1.7億,宣傳成本又花去了6000萬,拷貝運輸等費用預計也要花900萬以上,也就是說影片總成本達到了2.4億左右,只比《復聯》少了5000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