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8年,三月初,南京城內。
“師父,師父,天大的好消息。”
南京城中的一座醫館內,一名年輕人手中拿著一張紙張,正對著一名長須老者興奮的大喊道。
“慌慌張張成何體統,沒看見為師正在為患者把脈嗎!”
長須老者怒視著年輕人,斥責道。
遭到師父的責罵,年輕立刻乖乖閉上了嘴巴,安靜的站在一旁。
片刻后,老者收回把脈的手,一邊書寫藥方,一邊說道:“如今正值季節交替,有些風寒入體,老夫給你開副藥方,回家按照藥方煎藥服用,一日三次,三日便可痊愈。”
“多謝張大夫。”
患者聞言,點頭答應道。
不多時,待到患者提著藥離開后,老者這才轉頭對著一旁的年輕人說道:“繼文,方才是何事讓你如此有失體統?”
“師父,朝廷在大規模的收購藥材,諾,你看,這上面寫的清清楚楚呢!”
說罷,年輕人便把手中的紙張遞了過去。
老者接過紙張,看見紙張上的內容,不由得讀了出來:“收購青篙、常山、檳榔、草果、厚樸、柴胡、黃芩、人參、半夏………………
這……這些都是治療瘧病所需要的藥材!”(瘧疾在中醫中統稱“瘧病”,根據寒熱癥狀分為“寒瘧”“溫瘧”“瘴瘧”等,認為由“瘧邪”入侵或體內正氣不足導致。)
“瘧病?”
一旁的年輕人疑惑道:“師父,這些藥材全都是治療瘧病的嗎?有哪種配方,需要使用如此多的藥材?”
聽到這話,老者伸手敲了一下年輕人的腦袋,開口道:“讓你平時多用功,這青篙乃是《肘后備急方》記載的青蒿類方劑所需要的藥材,用于退熱截瘧。
這常山、檳榔、草果、厚樸等藥材,乃是《本草綱目》記載的藥方,截瘧七寶飲,用于祛痰截瘧。
這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等藥材,乃是在《傷寒論》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小柴胡湯,用于調節少陽經氣,緩解寒熱往來癥狀,同時此方也是治療瘧病的常用藥方。”
“噢,原來如此。”
年輕人摸著腦袋,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看來朝廷是有大動作了。”
老者左手摸著胡子,低聲喃喃道。
如今正直海上貿易和海外土地開拓興起的時期,這些城中醫館的收入也因此不知翻了幾倍,其中大部分的收入都是來自于那些在海上討生活之人,因此不少醫館中也都儲備了大量的藥材,其中治療瘧病的藥材占比最多,畢竟東番島、呂宋群島有許多原始且陌生的環境,最容易使人感染瘧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