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廉州府那樣!”
朱元璋早年也去過廉州。
那時候的廉州,朱元璋都恨不得把國都遷到那里去。
若不是朱雄英攔著,說不定現在奉天殿已經在廉州府了。
朱元璋一想也對。
整齊一些,看起來還不錯。
應天城不得不這么做。
應天城的人口太過龐大,根本不可能將所有人都遷走。
“行,咱聽你的。”
朱元璋沉吟片刻,點頭道:“照你這么說,建好了之后呢?”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就開始同步建設。”
朱雄英胸有成竹地說道:“我會將水泥和鋼鐵的技術,公之于眾。”
“誰有能力,誰就能做。”
“只要向大明繳納賦稅就行了。”
“然后,我們再制定一個最低稅率和最低工資標準。”
“這樣一來,就可以控制私人鋼廠的利潤。”
“這樣一來,大明的百姓就有了活干,朝廷也有了稅收,一箭三雕!”
朱元璋聽完之后,整個人都愣住了。
他想要反駁,卻發現朱雄英說得一點毛病都沒有。
“那…就依你所言!”
朱元璋解開了心中的疑惑,也就答應了朱雄英的提議。
而朱雄英,則是站在大殿之中,靜靜地等著朱元璋。
過了大概一分鐘,朱元璋就發現不對了,他的眉頭微微皺起。
這家伙怎么還站在這里?
“怎么了?”
朱元璋說到這里,眉頭緊鎖。
“爺爺,你忘記什么了嗎?”
朱雄英試探著問了一句。
“什么?”
“圣旨啊!”
朱雄英聳了聳肩:“各地巡撫都是你的人,沒有圣旨,我怎么能指揮得動他們?”
“有些人肯定不會答應,那只能用圣旨了。”
各地房產,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人得到了好處。
現在,朱雄英擴大了利潤,卻把這些利潤,都交給了大明的國企和朝廷。
自然會有人提出異議。
那些個世家,雖然受過朱雄英的打擊,但也不是吃素的。
總有那么幾個蠢貨。
朱雄英不想大動干戈,有圣旨就好辦了。
“哼,算你小子想的周到。”
朱元璋冷笑一聲:“李公公,把圣旨給咱,咱要親手寫一封。”
朱元璋知道,如果大明因為這件事,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到時候,他親手寫下的圣旨,就能流芳百世。
這樣的事情,又有誰能夠拒絕?
別看朱元璋老態龍鐘,但一想到大明可能會突飛猛進,他就興奮起來。
一筆一劃,寫得明明白白。
朱元璋寫好后,就在上面蓋上玉璽,然后讓李公公將圣旨遞到朱雄英面前。
“老朱這個人,還真是自戀啊!”
朱雄英心中嘀咕了一句。
李公公走到朱元璋身旁,雙手將圣旨捧在手中,小心翼翼地遞到朱雄英的面前,生怕圣旨摔落在地。
朱雄英就沒那么小心了,他一把奪過圣旨,瀟灑地塞進了懷里!
“多謝爺爺。”
朱雄英笑了笑,轉身向科技部的方向走去。
當他回到科技部基地之后,果然如他所想的那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