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這些年,我已經很少提起削藩一事了。”
朱雄英沉吟片刻,道:“不過,削藩之心,從來沒有變過。”
“削藩是必須的。”
“等爺爺走了,我也走了,誰知道以后還會不會有像我們這樣能干的皇帝?”
“到時候,要是子嗣不成器,不能鎮壓諸王,那大明就危險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希望,這件事情,能夠早點發生。”
“在我還能控制住它之前,盡快將它壓制住。”
“這也是為了防止藩王造反。”
朱元璋聞言,大感意外。
沒想到,他這個大孫子,還挺有責任心的,這性格,還真有幾分咱老朱的風范。
聽到這里,朱元璋心頭的陰霾頓時散去。
太好了!
朱雄英削藩,為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大明的長治久安。
這樣的話,就不會有什么動亂了。
大明萬年,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還需要全方位的努力。
“歲月無情啊!”
朱元璋嘆了口氣,說道:“想當年,咱就是個要飯的。”
“曾經為他而戰的兄弟們,幾乎都走了。”
“咱也很快就會走。”
“這大明到時候就交給你了。”
“對了,你什么時候開始削藩?”
朱元璋忽然有些傷感。
沒想到,一直想要削藩的朱雄英,竟然一口回絕了。
“爺爺,削藩的事情,你不用著急!”
朱元璋被朱雄英這么一說,頓時愣住了。
喂!
不是你口口聲聲說要削藩嗎?
咱好不容易想通答應削藩的時候,你卻說不急!
什么意思?
你在開什么玩笑?
朱雄英看出了老朱的不對勁,連忙解釋道:“爺爺,現在的大明,跟以前不一樣了。”
“在此之前,大明并沒有樹敵太多。”
“東瀛,南洋,我們都沒動,歐洲那邊,也沒做什么全面的貿易。”
“那個時候,天下各大勢力還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大明身上,所以大明有足夠的時間,來解決那些世家和藩王的問題。”
“但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朱元璋聽了,若有所思。
原來,朱雄英早就有了長遠的打算。
內外兼修。
否則會引起恐慌,造成無法控制的局面。
朱元璋不自覺地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朱雄英繼續道:“現在南洋的其他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我們的地盤已經到了滿者伯夷還有陳朝。”
“南洋諸國已經跟大明接壤了,生怕大明把他們也吞并了。”
“就算我們什么都不做,對方也會因此而心生忌憚,到時候說不定就會聯手對我們發動攻擊。”
在此之前,南洋各國是結成了同盟的。
不過,這只是一個松散的聯盟而已。
現在南洋諸國,似乎都在蠢蠢欲動,想要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強大的聯盟。
畢竟,這幾年來,大明從南洋各國撈了不少銀子。
時間一長,這些國家就坐不住了。
每年都有大量的金銀流失,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承受的。</p>